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介绍了牛奶纤维的特性.针对牛奶纤维抱合力差的特点,采用牛奶纤维和撕断的精梳棉条进行棉包混和;在开清棉工序适当加重棉卷的定量;梳棉工序为减少棉条断头,生条定量偏重控制;粗纱的捻系数偏大掌握,使用橡胶假捻器,提高加捻效率,采用较小的粗纱张力;为了与较大的粗纱捻系数相配合,细纱后区工艺采用大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前区采用小隔距,可适应牛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顺利纺制Taly 29.5 tex纯纺纱,保证成纱质量,针对Taly纤维的性能特点,对纺纱工艺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Taly纤维强力较低,长度整齐度较好,清梳工序要减轻打击、柔和梳理,并条、粗纱、细纱工序采用重加压、大隔距工艺,细纱和络筒工序要减少纱线毛羽的产生.各工序采取相关工艺技术措施后,成纱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InP基单片集成光电子器件和系统,对InGaAsP/InGaAsP分别限制异质结多量子阱激光器结构展开量子阱混杂(QWI)技术研究。在不同能量P离子注入、不同快速热退火(RTA)条件以及循环退火下,研究了有源区量子阱混杂技术,实验结果采用光致发光(PL)谱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变量下皆可获得量子阱混杂效果,其中退火温度影响最为显著,且循环退火可进一步提高量子阱混杂效果;PL谱蓝移随着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和注入能量的增大而增大,退火温度对蓝移的影响最大,在注入剂量为1×10^14 ion/cm2,注入能量为600keV,750℃二次退火150s时获得最大蓝移量116nm。研究结果为未来基于QWI技术设计和制备单片集成光电子器件和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超细特中长腈纶与Modal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细特中长腈纶与Modal纤维混纺纱的工艺流程,重点论述了纺纱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比例色纺纱质量控制体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小比例色纺纱的外观质量比内在质量更加重要介绍了生产中从原料、工艺技术、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技术措施,预防产生色差和减少棉结;同时,为了保证本色纱线中不混入色纤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确保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Gleeble3500的圆柱体单向压缩试验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试样在压缩过程中显示的温度瞬间升高,通过在热模拟试验机Gleeble3500上进行圆柱体单向压缩试验,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案,分析了由于压缩过程中热电偶间距变大以及电阻变化等因素对温度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棉Formotex腈纶羊毛赛络纺纱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Formotex纤维是一种木浆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力和良好的可纺性,可纯纺、也可混纺。介绍了精梳长绒棉、Formotex、细特腈纶、羊毛混纺赛络纱的纺纱工艺流程及生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Lyocell36.9tex竹节纱,优选了纺纱工艺流程和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结合竹节纱装置的使用,在细纱工序对竹节纱的捻系数、竹节纱节长、节距及节粗进行了设计,并相应对细纱前罗拉速度、钳口隔距进行了调整,合理选用钢领、钢丝圈,使成纱质量优良,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的圆柱体单向压缩试验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试样在压缩过程中显示的温度瞬间升高,通过在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圆柱体单向压缩试验,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案,分析了压缩过程中,由于热电偶间距变大和试样的电阻变小这两个因素对温度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