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了油酸钠浮选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过程中Ca-油酸[Ca(OL)2]胶体的存在及其对浮选的影响。溶液化学计算表明,三种含钙矿物溶解的钙离子可以与油酸阴离子反应生成Ca(OL)2胶体,并且在碱性条件下作为溶液中的主要组分存在和发挥作用。纯矿物试验结果表明,Ca(OL)2胶体对白钨矿和萤石的捕收能力较油酸钠强,对方解石的捕收能力较油酸钠弱。Ca(OL)2胶体吸附后的三种矿物表面疏水性差异增大,白钨矿、萤石表面疏水性强于油酸钠作用后,而方解石表面疏水性弱于油酸钠作用后。Ca(OL)2胶体在白钨矿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在萤石和方解石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当pH < 9.0时存在一定的静电吸附作用。油酸钠浮选含钙矿物过程中除油酸阴离子直接作用于矿物表面的路径外,存在另外一种重要的作用路径:钙离子与油酸阴离子在溶液中首先生成Ca(OL)2胶体,Ca(OL)2胶体在溶液中迁移至矿物表面发生吸附。   相似文献   
2.
东川某铁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某铁矿石的类型、分布、不同类型铁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点及铁的赋存状态和某铁矿石的嵌布粒度,分析了该矿的特点,提出了该矿进一步选矿建议。  相似文献   
3.
浸出渣银浮选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某浸出渣含银140 g/t左右,铜0.61%,锌24.23%,铅2.14%,硫7.43%;银在浸出渣中的形态比较复杂,通过粒度分析知90%以上的银集中在-0.074 mm的细粒级浸出渣之中。通过分析银化学性质和浸出渣银及各物质的性质,考虑用氯化钠、硫化钠等预处理改善浮选指标;加入乙硫氮组合药剂作用来提高银浮选指标。组合用药的试验研究表明,选择组合用药制度有助于银回收率的提高。同时进行了闭路流程比较,获得了较理想工艺流程。锌浸出渣通过一粗两精三扫流程,得到了品位达到了1 860~2 060 g/t,回收率达到75.2%~79%的银精矿,铜有一定的富集,但是品位和回收率显然都不高,品位只有7%,回收率大概在43%左右。本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对今后类似的锌浸出渣银回收提高一定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程永彪  秦学聪 《矿冶》2017,26(2):88-95
鹿鸣钼矿特大型钼矿山,矿石中除含有辉钼矿外还含有大量黄铜矿及黄铁矿,对其进行详细工艺矿物学研究,有针对性的制定选矿工艺方案,对于高效综合利用钼、铜、硫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化学分析、显微镜观察、SEM及EPMA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鹿鸣钼铜多金属矿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重要金属矿物的嵌布特征、粒度分布及解离特性等,对影响选矿回收指标的工艺矿物学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钼的赋存状态简单,矿石含Mo 0.108%,其中96.74%的钼以辉钼矿形式存在且嵌布粒度较粗,与其它硫化矿矿物共生不密切,通过浮选可获得理想的钼回收指标;而铜的赋存状态相对复杂,矿石含Cu 0.021%,其中绝大部分铜以黄铜矿形式存在,少部分以辉铜矿、蓝辉铜矿、铜蓝等次生硫化铜矿物形式存在,而且黄铜矿等嵌布粒度细,在辉钼矿能充分单体解离的粗磨矿条件下,黄铜矿单体解离较差,这将会影响铜的浮选指标,泥化严重也会影响指标。根据该矿石工艺矿物学性质特征,该钼铜多金属矿宜采用优先混合浮选硫化钼铜矿—钼铜混合精矿再分离—强化选铜—粗选尾矿强化选硫的选别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5.
微细粒方解石与白钨矿嵌布连生紧密,其体积小、质量轻、比表面积大,难以高效抑制,严重影响钨浮选指标的提升。通过合成反应、团簇模型计算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铝离子与淀粉的作用产物;通过单矿物及实际矿石浮选实验,与苛化淀粉对比,揭示了Al-淀粉的选择性抑制效果;通过Zeta电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剖析了Al-淀粉对微细粒方解石的选择性抑制机理。结果表明,Al3+最容易与淀粉反式分子支链O6和邻近O1原子反应,生成键长最短的O1—Al—O6结构。苛化淀粉对白钨矿和方解石均产生抑制作用,而Al-淀粉只对微细粒方解石的浮选产生抑制效果,将钨精矿WO3品位由苛化淀粉的31.44%提升至40.51%,从而实现白钨矿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苛化淀粉通过羟基作用于白钨矿和方解石的表面,使两矿物的表面电位产生负偏移,影响两矿物表面的Ca、O特征原子。Al-淀粉通过金属基团,选择性地与方解石表面阴离子O位点发生化学吸附而不会与白钨矿表面发生作用,从而改变细方解石的表面电荷及特征原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