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HPF法及PDS法煤气脱硫流程温度梯度存在的问题,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济南信赢煤焦化有限公司的焦化项目中,首次采用了负压条件下以氨为碱源的氧化法煤气脱硫工艺。通过对脱硫生产装置的测试表明,控制脱硫液中的氨含量在6.0~9.0g/L、悬浮硫小于4g/L、催化剂浓度为15~20ppm、盐类总量不超过300g/L、溶液pH值8.0~9.0、液气比为35~38L/m3等指标后,脱硫塔后煤气含H2S小于300mg/m3,脱硫效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2.
干熄焦循环气体对焦炭烧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气导入量、循环气体中CO浓度的控制范围、CO2高温下与焦炭的反应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循环气体各成分对焦炭烧损率的影响,循环气体中O2、CO、CO2的浓度均对焦炭烧损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CO2在温度高于730℃时对焦炭的烧损率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发生碳溶反应。并通过焦炭烧损率小型试验进行了确认,提出了在生产过程中可通过采用减小空气导入量、适当提高循环气体中CO浓度、降低CO2浓度以及洗涤脱碳等预防控制措施,降低焦炭烧损率和提高焦炭产量。  相似文献   
3.
济钢6#7#焦炉蒸氨应用的为导热油蒸氨,处理剩余氨水能力为45m3/h,开工后由于设备本身问题及职工操作经验的不足,导热油蒸氨再沸器损坏频繁,对蒸氨再沸器寿命短设备及操作原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的改进了设备和操作方法,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罗时政  纪同森  齐婳  祝仰勇 《燃料与化工》2011,42(2):25+27-25,27
在以冶金焦炭为主要产品的焦化厂,以尽量少的炼焦煤,生产尽可能多的焦炭,是焦化厂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我厂的吨焦耗煤指标相对偏高,为此,进行了多次考察并作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厂在2002年9月30日煤气净化系统投产时,只开1台4000m^2的横管终冷器,横管终冷器上段用中温水冷却,下段用低温水冷却。虽然终冷后煤气温度可控制在24~27℃,但阻力上升较快,运行3~4天就要倒换一次终冷器,到2003年1月份,平均2~3天就要倒换1次终冷器,使生产极为被动。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管式炉排烟尾气余热未进行回收利用的问题,设计开发了管式炉排烟尾气余热回收利用新技术,通过对管式炉和硫酸铵生产系统部分设备的工艺改造,在确保硫酸铵产品完全满足质量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实现了管式炉排烟尾气余热的综合利用,降低了工序能耗,改善了环境。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近几年济钢焦化采用各项清洁节能环保创新技术的实践。在今后5a内,济钢焦化将围绕着配煤结构优化、稳定改善焦炭质量、开发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提高余热余能的利用水平等方面进行技术开发,把济钢焦化厂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节能清洁型都市焦化厂。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煤尘水分低(含水1%~4%)、粒度小的特点,先利用压缩氮气为动力源实施浓相气力输送,再采用组合成型技术,即高压干粉处理工艺和低压型煤生产工艺融合,实现了煤尘的资源化高效清洁回用。  相似文献   
9.
济钢6#、7#焦炉配套的煤气净化系统开发应用了半负压工艺技术,将脱硫工序布置在鼓风机前,取消了预冷塔,减少了氨损失,脱硫液中的挥发氨浓度由4~6g/L提高到7~10g/L,脱硫效率稳定在98%左右,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煤气冷凝液槽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焦炉负压区域的5个水封进行技术改造,采用了冲洗U型管式环保水封,该技术使用循环氨水余热对水封进行保温与冲洗,取得了良好的节能和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