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了测定食用槟榔中15种多环芳烃(PAHs)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方法。样品经正己烷超声萃取后,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分散固相萃取(DSPE)进行净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在优化条件下,采用外标法测定,被测目标在线性范围内其相关系数(r2)不低于0.996,检出限为0.2 ng/m L~1.0 ng/m L;精密度(RSD,n=7)不大于4.38%,回收率试验结果满意。该方法用于食用槟榔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石灰岩矿区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石灰岩矿区的地质构造、矿区带和行政区等方面,对河北省石灰岩矿区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归纳各方面的分布情况,总结出河北省石灰岩矿区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山脉及燕山山脉,其中在燕山山脉主要分布于兴隆-平泉及蓟县-迁西-抚宁,在太行山山脉主要赋存于涞源-易县-曲阳-井陉-临城-武安,多属于低山丘陵区。  相似文献   
3.
利用60tLD→60tLF→CC,采用转炉高拉碳,硅钙钡、铝铁复合脱氧工艺,过程Als控制在0.010%~0.020%,精炼末期喂硅钙线等措施,通过对10炉生产数据进行跟踪采集,检验结果表明:河南济钢40Cr钢生产过程稳定,成分控制精确;LF精炼过程增氮0.0022%,连铸过程增氮0.0017%;钢坯T[O]平均为0.0010%,T[N]平均为0.0057%,钢材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晶粒度8.5级,各项检验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运用平均场动态密度泛函理论,对球状三嵌段共聚物在圆柱型受限空间的相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受限空间和表面场中,体系能够形成环绕表面的堆叠圆环、竖直的柱状相、有洞的层状相和同轴的层状相等不同于本体的有序微观结构。另外,新的序参量被定义,较好地反映了嵌段共聚物微观相分离的程度及相变情况。研究结果对实验制备新型高分子纳米材料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轴承钢洁净度的快速分析,采用高频水浸超声探伤中间包不同炉次的大型夹杂物情况,发现中间包首炉大型夹杂物超标严重。通过定位解剖后的电镜分析,可知大型夹杂物主要成分为铝酸钙类夹杂物。结合某厂轴承钢生产实际,分析确定中间包首炉大型夹杂物的主要来源为钢液二次氧化产物粘附在水口内壁,促进钢水中原有的铝酸钙类夹杂物沉积,最终水口结瘤物脱落导致。通过控制中间包烘烤温度、减少中间包内钢液二次氧化、采用旋流四孔水口,有效提高了中间包首炉的洁净度,水浸超声探伤结果表明,中间包首炉洁净度值(缺陷总长度/测试体积)由之前的170.4降至12.0mm/dm^(3)。  相似文献   
6.
对100t BOF-LF—165 mm×165 mm方坯连铸-热轧至Φ14 mm-冷拔至Φ12 mm的低碳高硫易切削钢(/%:0.07C,1.24Mn,0.06P,0.39S)冷拔材开裂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得出该钢在冶炼连铸过程中由于卷渣、氧化等原因造成钢坯内部缺陷是材料冷拔纵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连铸过程结晶器冷却水量,二冷区采用弱冷工艺,比水量0.83 L/kg,拉速1.5 m/min,无氧化保护浇铸及采用1300℃粘度为0.6 Pa·s专用保护渣等工艺措施,有效避免冷拔纵裂纹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5#、70#钢铸坯低倍组织情况的分析以及连铸工艺参数的总结,探讨出钢水过热度、拉速、塞棒自动控制、二冷配水及电磁搅拌等连铸工艺参数对铸坯低倍组织的影响。通过对45#、70#钢中心碳偏析分析,表明随着钢中碳含量升高,连铸拉速、钢水过热度的增加,铸坯中心碳偏析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非调质钢JGF45V终轧1 000℃热轧态和860℃正火态冲击功试样进行金相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得出晶粒度是影响非调质钢JGF45V室温冲击功的重要参数。通过终轧温度由1 000℃降低至900~930℃,冷却速度为0.3℃/s的工艺试验,晶粒度级别由5提高到7,室温U型冲击功由32 J提高到≥55 J。  相似文献   
9.
利用简单的液相沉淀法制备出不同掺杂铁含量的二氧化锰超级电容器材料,旨在改善二氧化锰材料的电位窗口及稳定性。通过XRD、SEM和BET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在中性电解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充放电曲线(PT)、循环性能测试、大电流充放电测试以及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显示Mn/Fe-2.0具有较优的晶体结构和多孔特性,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Mn/Fe-2.0在中性电解质中表现出最好的电容性能,比电容可达489F/g,比未掺杂的纯二氧化锰材料提高了22%,同时具备稳定且宽的电位窗口,是超级电容器比较理想的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改进前120 t LD-LF-RH-240 mm×240 mm CC工艺生产F45MnVS非调质钢中硫化物夹杂形貌、尺寸、数量密度等特性。通过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转炉出钢过程脱氧铝锭加入用环绕钢液冲击区域分时段、分批次方式;(2)使用不含有MnS夹杂物的低碳低硫锰铁等合金辅料;(3)LF精炼过程S线喂入分批次加入等。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工艺后,LF、RH、中间包、铸坯以及轧材所有钢中硫化物夹杂的尺寸均有所降低,铸坯边缘、铸坯1/4处以及铸坯中心的大尺寸(>5μm)夹杂物数量密度分别由改进前的35、83、51个/mm2下降至改进后的24、57、39个/mm2,降幅分别达到31.43%、31.33%、23.53%。改进后轧材中细系和粗系夹杂物评级均有所改善,夹杂物长宽比为0~3的比例由改进前的63.07%增加至改进后7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