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碳亚包晶钢板坯在浇注时易产生表面纵裂缺陷,经过冶金工作者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关于中碳亚包晶钢板坯纵裂的机理及因素已逐步明晰。本文从中碳亚包晶钢的裂纹敏感性、表面纵裂形成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讨论,初步阐述了中碳亚包晶钢板坯表面纵裂形成的原因及各种因素对表面纵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建  王皖 《马钢技术》2001,(2):3-7,12
在实验室条件下,按照反向凝固工艺原理并控制合适的工艺参数制成了0Cr13/15不锈钢复合铸带。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复合铸带进行了界面剪切强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复合铸带获得了良好的界面结合质量。试样断口的X射线衍射和SEM分析证实,剪切断口发生在母带区内,0Cr13复合层内的断口表现为韧窝断裂,而母带区由于过热晶粒长大而发生脆性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3.
中碳亚包晶钢板坯在浇注时易产生表面纵裂缺陷,经过冶金工作者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关于中碳亚包晶钢板坯纵裂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已逐步明晰。本文从中碳亚包晶钢的裂纹敏感性、表面纵裂形成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讨论,初步阐述了中碳亚包晶钢板坯表面纵裂形成的原因及各种因素对表面纵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电力系统安全韧性内涵和特征,针对电力系统安全管理中的风险点和防控技术,以公共安全三角形为基础,结合安全管理系统四要素,参考相关规范性文件内容,提出电力系统安全韧性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初步建立了电力系统安全韧性评价方法,为电力系统安全韧性评价标准的研制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5.
加密数据的安全性受到加密算法和加密设备的影响,为评估密码硬件的可靠性,能量分析等多种针对加密平台的攻击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深度学习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数据分析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功耗侧信道攻击方法一经提出便引起关注。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LSTM的侧信道攻击方法,利用相关功耗分析方法确定侧信道功耗数据的兴趣点,通过兴趣点位置选择合适的兴趣区间作为特征向量以搭建神经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MLP和CNN模型,LSTM网络模型在侧信道攻击中具有较高的攻击效率。  相似文献   
6.
张建  王皖 《马钢技术》2001,(1):3-7,1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碳素钢板为母带,以08Al低碳钢为新相层材料,对反向凝固连铸薄带工艺过程中新相层在母带表面上凝固生长的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母带在钢液中的浸渍时间、母带厚度、钢液过热度对新相层厚度有显著影响,各个工艺参数间存在交互作用;新相层的变化经历“快速生长”、“平衡相持”和“迅速回熔”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新相层厚度-浸渍时间图上显示出“∩”形特征曲线;较低的钢液温度和较厚的母带可促使新相层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化为突破口,从国家宏观角度和企业微观层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我国企业制定自身标准化战略与国家总体标准化战略存在的关系。企业标准化战略是企业获得利润的有效途径,也是谋求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国家范围看,企业标准化活动是国家总体标准化活动中最关键的基础与核心部分。因此,孤立、局部或微观的考虑企业标准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把企业标准化战略放到国家层面上考虑。  相似文献   
8.
王皖 《电站辅机》2000,(3):19-20,37
从GCGC-220型高压除氧器在系统中应用及布置情况,简要阐明了该设备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及系统布置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张建  王皖 《马钢技术》2000,(B05):63-67
采用反向凝固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复合带的工敢过程,获得了奥氏体不锈钢复合铸带,通过对复合铸带试样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复合铸带由具有不同微观组织特征的三个区域组成,即碳素钢毒带区、不锈钢新相层和界面过渡区。此外,复合铸带界面剪切强度试验的结果表明,反向凝固奥氏体不锈钢复合铸带的界面结合性能完全达到了国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复合板带生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钢板钢带的生产在板材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总结了数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复合板带的主要生产技术,讨论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和工艺适用性,并介绍了正在开发中的复合板材生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