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1.
教科研的重要作用已经为教育界所广泛认同,教科研工作搞好了.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教师,唤醒教师内在的探究需要,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形成教育、研究、学习、创新一体化的职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融合的压力传感器温度误差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针对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输出电压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特点,讨论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温度误差补偿方法.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后,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输出电压受温度影响大大减小,系统性能更加稳定,工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3.
采用低成本的设计思路,在低C、适量Mn的基础上,组合添加Ni +Cr+ Nb+V微合金元素,优化TMCP工艺,成功生产出60 mm厚度的屈服强度460 MPa级结构钢板.轧后控制返红温度在590 ~ 610℃,使钢板得到准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少量珠光体的混合组织,以实现良好的强韧性匹配,为生产更大厚度TMCP型钢板提供了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4.
舞钢结合陕-京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需求,采取低碳贝氏体钢成分设计思路,并通过合理的控轧控冷及淬火+回火工艺,成功开发出汇气管用特厚、高韧性管件用L485Q钢板。钢板各项性能指标优良,试生产及批量生产性能稳定,完全满足项目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改性UHMWPE塑料的磨粒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还原Fe粉、SiO2、MoS2对UHMWPE进行填充改性,采用模压烧结成型法制备了改性塑料,分别测试了改性塑料的耐磨性、拉伸强度和硬度,根据扫描电镜照片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拉伸断口形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填料加入量的增加,磨粒磨损率呈现"V"型变化,其中添加SiO2的改性塑料最耐磨。三种填料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了改性塑料的拉伸强度。添加二氧化硅和还原Fe粉会使材料的邵氏硬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添加微合金元素Nb和适当的Ni,并施以合适的控轧和正火处理工艺,成功生产出厚度规格70~200 mm、满足-50℃低温冲击韧性要求的特厚低合金高强度A633D钢板。不同厚度钢板的拉力、横纵向冲击、硬度等各项性能良好,富裕量较大,晶粒度可以达到9.0级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某钢厂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的分层情况进行工艺调查,从生产过程、成分及低倍、高倍显微组织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钢板产生分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造成此次分层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钢板中存在数量较多、尺寸较大的硫化物夹杂,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通过冶炼工艺调整、改进,提高钢水纯净度,可以有效降低钢板分层缺陷产生几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合金化的设计思路,钢板成分在低C、低碳当量的基础上添加少量的Nb、Ti等微合金化元素,同时在冶炼过程中采用氧化物冶金技术,在TMCP轧制过程中采用针对低碳当量的超快冷技术,最终在成品钢板中得到低碳贝氏体+铁素体混合组织,钢板强韧性匹配良好,-60℃冲击功达到200 J以上。采用100~250 kJ/cm的线能量进行焊接后,钢板焊缝及热影响区冲击韧性良好,能够满足大线能量焊接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采用低成本的成分设计思路,在低C、适量Mn的基础上添加微量Nb合金元素,采取连铸坯成材方式和TMCP轧制工艺生产390 MPa级工程机械用钢板。同时通过4种试验研究TMCP工艺对39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成功开发出最大厚度到80 mm的钢板,其强韧性匹配良好,-40℃冲击功维持在200 J左右,成功替代了现行的正火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市场上对TMCP型大厚度低合金钢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以还原Fe粉、SiO2、MoS2为填料对UHMWPE进行改性,采用模压烧结成型法制备了改性塑料,通过砂浆磨损性能的测试表明:改性塑料的砂浆磨损率均高于纯UHMWPE,加入还原Fe粉和MoS2填料后,改性塑料的磨损率曲线呈反“V”型:加入填料SiO2后,改性塑料的磨损率曲线近似呈“V”型,含量在6%时磨损率达到最小值,为5.66×10^-5mm^-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