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熊苗 《饮食科学》2011,(9):19-19
看看上边的这张图片和下边的这些文字,您家的孩子的早餐是这样的吗?随意型:食物大多是前一天的剩饭,有什么吃什么,数量和营养都不能保证需要。唯蛋白质型:只有一杯牛奶或一个煎鸡蛋,很少甚至完全没有糖类。  相似文献   
2.
张述林  熊苗 《化学工程师》2010,(9):57-58,63
以聚乙烯醇(PVA)为基体制备PVA/AgNO3复合膜,在NaBH4溶液中用化学还原法制得导电薄膜。研究了复合膜的组成、还原剂浓度、还原时间、还原温度对导电薄膜电阻的影响,得到的工艺条件为:温度20~25℃,AgNO3/PVA的质量比为0.15~0.25,还原剂浓度为0.06%,还原时间为3~4min。  相似文献   
3.
4-甲基咪唑在不锈钢腐蚀液中缓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苗  张述林 《化学工程师》2010,24(11):62-64
本文介绍了奥氏不锈钢在Cl-浓度为1.5mol.L-1的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分析不锈钢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中缓蚀液的腐蚀电位、腐蚀电流的变化规律,探索缓蚀液对不锈钢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甲基咪唑缓蚀液对不锈钢的缓蚀效率在研究范围内随着温度和缓蚀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4-甲基咪唑是一种较好的高温吸附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4.
在一定温度的水溶液中,以硫酸铜为前驱体,抗坏皿酸(Vc)为还原剂,加入适量修饰剂,合成粒径和形貌可控的纯铜纳米粒子,并通过XRD射线衍射,扫描探针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修饰剂的加入对粒径大小、分布、形貌和晶型结构影响显著;制备的纳米铜颗粒为具有立方品型结构的球型颗粒,分散性较好,尺寸较为均匀,约为60~80nm。纳米铜颗粒表面形成了较薄的有机物质包覆层,它有效阻止了纳米铜粉在空气和水中的氧化和团聚,提高了纳米铜颗粒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熊苗 《餐饮世界》2023,(3):42-43
<正>素食是指不包含畜、禽、鱼、虾等动物性食物的膳食模式。以谷物、杂豆、大豆及制品、蔬菜等为主,该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植物化合物等,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膳食组成,素食分为全素、蛋素、奶素、蛋奶素等。对于健康来说,很多人认为吃素比吃荤要好一点,但是具体好在哪里,又说不上来。有些人真正吃了一段素食之后,身体出现了些许变化,但在体检时的有些指标还是不合格。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熊苗 《餐饮世界》2023,(5):46-47
<正>近日,淄博因“烧烤”在网上火出了圈,人山人海吃到嗨,烤菜烤肉烤煎饼。淄博烧烤的成功得益于当地的优质食材和烧烤技术,也燃起了许多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然,淄博烧烤的发展也推动了当地美食文化的繁荣,成为了淄博当下的一种特色文化现象。烧烤是一种美食文化,不仅淄博有烧烤,全国各地的烧烤也很有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钒溶胶中掺入适量聚钨酸溶胶,采用浸渍提拉法在载玻片上涂膜,涂片薄膜在氢气氛围中、在400℃温度下还原3 h,制得掺钨VO2薄膜。金相显微镜观察到薄膜呈VO2的特征绿色;X荧光光谱分析得出薄膜中W、V的含量分别为3.212%和64.97%。电阻-温度曲线测试表明,VO2薄膜的相变温度为40.5℃,热滞回线宽度为ΔT=11℃,电阻突变量ΔS达到4.06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8.
熊苗 《饮食科学》2013,(12):9-9
玉米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它含有丰富的把玉米染成金色的色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胡萝卜素的一种),这些虽然不是营养素,功能却胜似营养素,是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眼睛中叫做黄斑的感光区域,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的发生。黄斑是位于视网膜中心部位、掌控视力的组织,  相似文献   
9.
熊苗 《饮食科学》2011,(2):11-11
胡萝卜虽然价格便宜,但是营养价值高,它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每100克中可达4130微克,位居各种食物之首。日本食品研究协会的专家指出,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胡萝卜皮下,而胡萝卜皮只有透明的薄薄一层,所以削了皮吃的做法等于人为地浪费了多数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0.
熊苗 《饮食科学》2014,(8):13-13
当皮肤在强光照射下,紫外线会损伤表皮细胞,活化酪胺酸酶,加速色素合成,破坏皮肤的保湿功能,使皮肤变得干燥,真皮层中的弹力纤维受损,产生细纹。强光照射还会导致肌肤发炎、灼伤,甚至皮肤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