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寿山石矿物组成及其分类的XR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数十个寿山石样品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这些寿山石样品可分为九类,其颜色、透明度因矿物、组成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说明影响寿山石的品质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  相似文献   
2.
选取唐代耀州窑、长沙窑、定窑以及北宋建窑瓷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偏光显微镜研究其胎釉成分与显微胎釉结构,结果显示耀州窑化妆土成分与胎体相似,质地较为疏松。长沙窑化妆土中Al_2O_3含量普遍偏高,可能用到了其它含铝量较高的瓷土。不同的胎釉结构导致化妆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高铝低硅的胎和釉或化妆土的结合面上,会出现由钙长石晶丛构成的反应层,北方窑口以及南方的建窑,东张窑等较为多见,通过相图解释了反应层的形成机理。判断反应层与化妆土可通过在偏光显微镜下边界是否整齐来判断。取样四种瓷片样本较为系统,能完整地反映出化妆土→反应层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夏君定  王维达  李德卉  熊樱菲 《核技术》2007,30(11):920-923
热激活是前剂量技术的最重要特征,激活灵敏度是衡量某件三彩器物能否测定年代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洛阳唐三彩的热激活特性,揭示了洛阳唐三彩的TAC不同于瓷器,它们的激活温度通常在500-650 ℃范围内,多数在550℃和650℃两个温度点上,明显低于瓷器的激活温度.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能谱仪对文物样品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尤其是针对元素成分复杂的古陶瓷样品,本研究采用与古陶瓷成分及其含量类似的岩石和土壤成分国家标准物质对仪器的稳定性、重复性和检出限3项技术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 表明,所用能谱仪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即使是个别元素由于其在所选用标准样品中的含量低或处于能谱仪检测范围边界的原因而造...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大路边建窑遗址出土各类瓷片七片,其中乌金釉、金兔毫、银兔毫、斑点、绿釉、柿红釉、黑白釉瓷片各一片,唐代铜川耀州窑黑釉瓷片两片与唐代曲阳涧定窑黑釉瓷片各一片作为对比,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建窑各类黑釉瓷的胎釉成分与显微胎釉结构。结果显示建窑釉面成分偏离分相区间元素组成,釉面析晶导致局部贫铁,SEM未观测到小于0.3μm的分相结构。不同类型建窑胎釉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与耀州窑及定窑黑釉瓷的结构差异也较为明显,故对于建窑工艺判别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19件出土古玉残片的成分.结果表明,这些古玉可分为透闪石玉和蛇纹石玉两类,这与X射线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结果相符,说明漫反射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特别适用于古玉材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X射线衍射法测定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层错几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Fe-Mn-Si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来源于马氏体相变,而马氏体相变则通过奥氏体内形成每隔一层{111}面上的堆垛层错来完成。与层错能相关的层错几率可能控制马氏体的相变机制。本文根据Waren的衍射理论,用X射线衍射峰位移和峰宽化两种方法测定了Fe-Mn-Si合金的层错几率,其结果表明随锰含量增加,层错几率降低。本文着重对提高衍射峰位移和峰宽化两种测定方法的精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并认为峰位移法更简便  相似文献   
8.
表面弯曲的古陶瓷样品X射线荧光无损定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文权  熊樱菲 《核技术》2002,25(7):581-586
常规X荧光分析中对样品表面有较高要求,这大大影响了利用X射线荧光法对古陶瓷无损分析的进行,本文提出了基本参数法和经验系数法中的两种较为简单的处理方法,以满足对不同大小和弯曲形状品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福泉山良渚文化玉器的PIXE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用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PIXE)分析福泉山良渚文化玉器的实验结果。采用PIXE方法可以可靠地鉴别福泉山玉器的种类,福泉山玉器中有软玉、也有岫玉。它们与江苏溧阳小梅岭玉在元素含量上差别很大,但软玉与新疆和田出产的软玉很类似。分析福泉山软玉铁镁占位比S,可排除杂质元素干扰,得到矿物结构和沁色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