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可控频率与振幅的人工扰动装置全面研究了高分子稀溶液的非牛顿过渡现象。除了Virk已经总结出的三种过渡方式而外,实验发现了还存在一种未见报道的类型,并根据哈佛小组的减阻理论对各类过渡的性质作了机理性解释。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减阻液的非牛顿过渡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ALP风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建素 《暖通空调》1998,28(4):74-76
介绍了意大利ALP风管系统 ,该系统由铝箔聚氨酯夹心板制的复合风管,特种系统,附件,管道连接件及固定件组成。  相似文献   
4.
在设计较高稳定度矩形管道流动系统和可控人工扰动设备基础上,通过有效地率定管道断面尺寸,对高聚物(PAM)减阻液的减阻特性,特别是反应点和极限减阻线进行实验研究,为以“聚合物层流”存在为基础的减阻机理假说,提供矩形管道内的实验证据及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铅的人为迁移所导致的再分布以及形态转变有助于补充和完善铅的整个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在回顾铅人为迁移和转变概念基础上,通过追踪铅元素的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研究中国2010年的铅元素人为循环中的人为迁移及各化学形态的转变。结果表明,2010年消耗国内1.85 Mt铅矿石,外加1.287 Mt进口铅精矿和1.39 Mt废铅,经过人为转变后共有3.53 Mt铅进入末端服务,主要以Pb、PbO2和PbSO4等形态(约占80%)进入产品。并最终向环境中排放2.10 Mt释放物,释放物的主要形态为PbSO4(26%)、PbO(19%)和Pb(15%)。铅的人为迁移始于原材料部门,然后转入制造部门,而最终服务于交通、电力供应和建筑等工业部门。  相似文献   
6.
由于非圆管道内非牛顿流体的研究日趋重要,使得作为比较基础的矩形管道内牛顿流的相应公式的正确作用变得迫切和频繁.而国内外许多重要文献所列有关公式包含有严重错误,笔者对此进行了罗列比较,给出了电子计算机逼近计算结果,并通过两个不同矩形截面管道的实验进行了验证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铅元素人为循环的环境排放与累积的动态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物质流动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铅的环境排放现状。结果表明,2010年国内每消费1 kg精铅就有0.48 kg铅排放到环境中。2010年从人为循环中排放到环境中的铅共计1.89×106 t,主要来自使用阶段(39.20%)和管理回收阶段(33.13%)。量化了1960-2010年人为循环中铅的排放和环境累积,结果表明,这段时期内排放到环境中的铅累积总量为19.54×106 t,按现有人口及国土面积分别折合为14.26 kg和2.04 g/m2.  相似文献   
8.
物质循环流动与价值循环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工业物质的循环流动。选用产品中某一元素M作为代表性物质,提出了"元素M的价位"这一概念,得到了产品生命周期中价值的循环流动。这种价值流动体现了经济系统的外部性,同时,在经济系统内部,价值的循环流动还可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经济收益 它可作为分析循环经济有关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出口蜗壳调节方式能否用于后弯型离心风机,对4-72系列No.6双吸风机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蜗壳调节风机相对于原型风机的无因次全压、功率、效率与流量的关系,说明蜗壳调节不能使风机曲线扁平化,亦无节能效果,故不适用于4-72系列后弯型离心风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