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5-(4-氨基)苄叉若丹宁光度法测定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新试剂 5 (4 氨基 )苄叉若丹宁 (ABR)与银的显色反应。在 pH7.0NH4Ac缓冲介质中 ,Tween 80存在下 ,ABR与Ag+生成 2∶1桔红色稳定络合物 ,λmax=495nm ,ε =6.0 54× 1 0 4 ,银含量在 0~30 μg/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显影液和工业废水中微量银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作者详细研究了各铑(Ⅲ)氯水配合物在水溶液中随时间、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获得的结果表明,CT浓度是影响铑(Ⅲ)在各种态中分布的主要因数,但是,对于阴离子种态,其放置的时间和温度也是不可忽略的。对于下面这个短的平衡反应链:fac-[RhCl3(H2O)3]→←K34^c cis-[RhCl4(H2O)2]^-→←K45^c [RhCl5(H2O)]^2-→←K56^c [RhCl6]^3-作者系统的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其各种态的分布,结果发现,fac-[RhCl3(H2O)3]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cis-[RhCl4(H2O)2]^-、RhCl5(H2O)]^2-和[RhCl6]^3-却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氯代和水合作为铑(Ⅲ)氯水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竞争反应,在放置开始,氯代占优势,但随时间的延长,水合逐渐趋于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pH6.6的缓冲溶液中,Al(Ⅲ)-Br-PF体系产生一明晰的阴极化极谱波,其二次导数波的峰电位为-0.88V(vs.SCE),峰电流与铝浓度在5.9×10-9~4.1×10-8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了极谱电流的性质,认为获得的极谱波为络合物吸附波,相应络合物的组成为[Al(Br-PF)],条件稳定常数6.3×107.并建立了测定微量铝的灵敏分析方法,应用于碳酸钠、锌合金和铁矿石样品中铝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在 pH6 6的缓冲溶液中 ,Al -Br PF体系产生一明晰的阴极化极谱波 ,其二次导数波的峰电位为 - 0 88V(vs SCE) ,峰电流与铝浓度在 5 9× 1 0 - 9~ 4 1× 1 0 - 8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了极谱电流的性质 ,认为获得的极谱波为络合物吸附波 ,相应络合物的组成为 [Al(Br PF) ],条件稳定常数 6 3× 1 0 7。并建立了测定微量铝的灵敏分析方法 ,应用于碳酸钠、锌合金和铁矿石样品中铝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利用硝酸根电极设计了数字直读简易离子选择电极-流动注射分析装置,并对其测定的各种性能参数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易组装、重现性好,分析速度80样/h,检出限1×10(-5)mol/L。应用于天然水中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缺位填充法合成了分子式为α_2-K_6P_2W_(17)O_(061)Ir(H_2O)(P_2W_(17)Ir)的铱(Ⅳ)取代十八钨磷酸盐。由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 X-射线衍射谱(XRD)表征 P_2W_(17)Ir,并证实其 Dawson 型结构。XRD 谱中 P_2W_(17)Ir 的2θ(°)值为6.66、6.96、7.92、13.18、19.44、24.58、24.94、26.74、28.38、28.68等。在玻碳电极(GC)上,用电化学方法将单取代 Dawson 型杂多酸盐 P_2W_(17)Ir 的阴离子掺杂到聚吡咯(PPy)薄膜中制成 P_2W_(17)Ir/PPy/GC 化学修饰电极,实验观察到一对氧化还原峰(Epa=-290mV,Epc=-320mV),该对峰归属于 P_2W_(17)Ir 中的铱原子。P_2W_(17)Ir/PPy/GC 既保持该杂多酸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催化性能,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研究表明,0.10mol/L H_2SO_4(pH3.0,20℃)溶液中,聚吡咯薄膜中 P_2W_(17)Ir 的还原峰对 NO_2~-的电还原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其催化电流与 NO_2~-浓度在1.0×10~(-6)~1.0×10~(-4)mol/L(20℃)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5.0×10~(-7)mol/L,相关系数为0.9920。将 P_2W_(17)Ir/PPr/GC 用作电化学检测器对模拟水样进行了回收率测定(97%~99%),并探讨了催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