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顶底复吹转炉内锰矿直接合金化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转炉内锰的还原反应速率,建立了项底复吹转炉吹炼过程中锰矿还原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预测终点锰含量,还可以计算[Mn]含量随吹炼时间的变化情况,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良好.结果表明,在冶炼单脱硫铁水的操作条件下如果要使锰的收得率达到50%,终点[C]含量应在0.12%以上或渣量小于40 kg/t.降低供氧强度、提高复吹转炉底部供气强度能提高锰的收得率.高品位锰矿有利于提高锰矿合金化的效果.锰矿应在转炉冶炼的初期加入有利,可以延长锰矿的还原时间;加入时间越晚,随着锰矿加入量的增多,合金化的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2.
以相似原理为基础,用水模拟钢液研究中间包内的钢水流动特征,通过测定模型中间包内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RTD),计算其平均停留时间及死区、活塞区和混合区的体积。试验表明,经过改进的中间包,其最短停留时间由17s增加到33s,死区体积比则由12.68%降低到7.64%,优化了中间包内的流场。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镁质、氧化铝质和镁钙质三种中间包内衬涂料与钢水反应,考察了其对钢中T.O, T.N及Al, Ti, Si, Mn含量、夹杂物组成、数量和尺寸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钢水在钢/涂层界面对涂层的渗透和侵蚀程度. 结果表明,在1550℃下,相比于镁质涂料和氧化铝涂料,镁钙质涂料能对钢液T.O和成分有更好的控制,终点氧含量在8.5′10-5,对钢液的二次氧化很少,并有利于细小夹杂物的形成,其中<1 mm夹杂物占98.13%;钢中首先是Al, Ti被氧化,之后是Si, Mn被氧化;氧化铝涂料被损坏的机理主要是冲刷脱落,镁质和镁钙质涂料的损坏则以渗透侵蚀为主. 镁钙质涂料对钢液的二次污染小,有利于洁净钢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杨东明  杨治争  王延锋  饶江平  孙云虎  成军 《炼钢》2011,27(6):16-19,23
通过对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四分厂低碳钢卷表面缺陷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结晶器卷渣是主要影响因素。在研究结晶器卷渣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保护渣成分、提高保护渣的黏度以及生产对比试验,开发出适合该厂连铸生产的高黏度保护渣,并提出了操作要点。应用结果表明,该保护渣对于控制成品质量、提高生产稳定性均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依据锰矿直接还原热力学理论,并基于转炉冶炼的基本条件,建立锰收得率和经济效益预测模型。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分析提高锰收得率的途径和转炉常规冶炼条件下采用锰矿直接还原合金化工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连铸窄板坯角部横裂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武钢第三炼钢厂3号连铸机生产窄规格连铸坯时角横裂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二冷制度、连铸操作和设备状况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使该类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成军  杨治争  王延峰  饶江平  张余 《武钢技术》2012,50(3):13-15,21
针对板坯浇铸过程中发生的粘结漏钢事故,从设备状态、保护渣、连铸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拉速控制不当是本次事故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了该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以改善Q345钢连铸坯中心质量和组织为目的,进行了不同连铸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工艺相比,结合电磁搅拌的工艺可显著提高铸坯中心等轴晶率;仅降低钢水过热度虽然对降低铸坯中心偏析作用明显,但其提高铸坯中心等轴晶率的效果低于采用电磁搅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武铜炼钢总厂四分厂连铸车间现有设备为基础,介绍了浸入式水口一键快换控制体系、工艺过程等内容,明确了一键快换技术是采用基于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的水口自动快换技术。实际生产中,通过试验不断解决一键快换中遇到的问题,使该厂的一键快换成功率从开始时的76%左右提高到当前99%以上的稳定状态。后工序水口更换过渡坯夹杂改判量较采用一键快换技术之前减少了30%,明显提高了水口坯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铸坯质量,确保铸机的稳定顺行,武钢某炼钢厂通过一系列工艺优化措施,采用了包括中间包自动开浇、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系统优化、结晶器漏钢预报系统优化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中间包自动开浇率上升到98%以上,铸坯综合改判率控制在0.2%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