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型车变速箱齿轮材料目前基本选用20CrMnTiH。该钢种于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经过多年的应用,对于中型卡车变速箱齿轮来讲完全能满足使用要求,但对轻型车变速箱齿轮来讲便显得性能偏高、淬透性带宽,并且热处理变形大、价格高。  相似文献   
2.
铌硼微合金化齿轮钢的晶粒尺寸及淬透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b-B微合金化20CrMoH渗碳齿轮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及微合金化对其淬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04%Nb可以有效地细化奥氏体晶粒,并且在1050℃奥氏体化10h无混晶现象。此外,添加0.0008%B能够明显提高钢的淬透性,使淬透性不因晶粒细化及Nb(C,N)析出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相变对22CrMo钢淬火应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有限元法和热弹塑性理论,结合马氏体相变动力学方程,对22CrMo钢圆柱体试样在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场、组织场和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重点模拟分析了试样表面和心部在淬火过程中应力的变化及马氏体相变对淬火应力的影响。模拟发现,相变对淬火应力影响比较明显。在一定条件下,在油中淬火,组织应力对淬火应力分布的影响要远大于热应力的影响,最终试样的淬火残余应力将以表层为拉应力而心部为压应力的组织应力形式存在。通过对残余应力的测量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硫易切削齿轮钢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香秋  邵亮 《特殊钢》2002,23(Z1):83-84
多年来我厂一直存在行星齿轮加工难问题,尤为突出的是钻孔工序与铣齿工序,经常出现打刃现象.影响齿轮加工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齿轮材料、齿轮毛坯的硬度及显微组织、加工齿轮的刀具.国外在解决齿轮加工难问题上,也是从这3个方面着手,如德国大众公司为使捷达传动器齿套好加工,采用一种硫含量很高的齿轮材料TL4126(28MnCr5S),毛坯采用等温退火.  相似文献   
5.
曲轴是汽车发动机中承受冲击载荷、传递动力的重要零部件,在发动机五大件中最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因此,实际生产中对曲轴材质、毛坯加工、热处理、表面强化及动平衡等要求都十分严格.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得到保证,则可严重影响曲轴使用寿命与整机的可靠性.为此,国内曲轴生产厂家引进了为数不少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以期提高曲轴的质量和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22CrMo钢渗碳淬火过程组织与应力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描述渗碳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22CrMo钢圆柱体试样渗碳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渗碳层中碳浓度分布。基于渗碳模拟结果,根据描述淬火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试样淬火过程的温度场、组织场及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淬火过程中组织和内应力变化,及渗碳过程对淬火过程组织及应力变化的影响。对渗碳淬火后试样的组织进行了金相分析,并测量了表面和内部各点残余应力,计算值和测量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针对常见的汽车零件淬火开裂的各种形态、原因进行了归纳、整理,同时对其淬火应力及产生条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淬火应力为主体的淬火裂纹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8.
齿轮渗碳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齿轮的二段渗碳工艺建立了渗碳过程的有限元数学模型,结合具体的渗碳工艺条件,编制计算程序,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渗碳过程的碳浓度分布;重点分析了渗碳过程齿轮表面及内部碳浓度的变化特点,在强渗期和扩散期内渗碳层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对渗碳层碳浓度分布的模拟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中有20—40%的奥氏体,在滚动接触疲劳过程中,表面层奥氏体仅有5—10%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产生于未转变的奥氏体区中,这种相变对于表面硬度的提高贡献不大,对接触疲劳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柯军  徐香秋  苏瑛  邵亮 《特殊钢》2002,23(Z1):33-34
1淬火应力分布及影响因素 1.1淬火件应力分布类型 淬火裂纹问题归根结底是应力问题.就是说淬火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或者说淬火裂纹的性质取决于应力的产生条件和应力的分布状况.热处理过程中主要的应力分布类型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