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张宗宁  乐可襄 《炼钢》2007,23(5):9-12
根据马鞍山钢铁公司2006年1~6月低碳钢实际生产数据,计算并分析了RH的循环流量、循环系数对处理终点钢中碳含量的影响,分析得出,为了达到处理终点钢中ω(C)〈0.005%,循环系数需要大于4,最小处理时间为13.32min。生产发现炉渣改性后,RH—KTB喷粉具有一定的脱硫能力。  相似文献   
3.
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对铸机的浇注和铸坯表面质量有着显著影响。从马钢CSP连铸机投产以来一直使用进口保护渣,2006年1月生产SS400钢种时出现频繁漏钢,后来采用某国产保护渣。生产300炉。未发生漏钢事故,马钢使用超低碳钢保护渣,通过对保护渣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适合CSP连铸机结晶器保护渣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冷轧镀锌板表面夹杂缺陷研究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了马钢CSP冷轧镀锌板表面缺陷,得出其表面缺陷源于保护渣、脱氧产物和耐火材料所引起夹杂的结论。为此,有针对性地调整了精炼吹氩和喂丝量,改进了连铸过程对钢液的保护,进一步规范了连铸换包和加保护渣操作,并把结晶器窄面倒锥度调整为1.2%、铸坯厚度从72 mm调整为90 mm。上述措施实施后,冷轧镀锌产品表面缺陷得到有效控制,表面缺陷从调整前9.97%下降到2.59%。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求解薄板坯流动、传热凝固模型的合理热流边界条件,并为揭示结晶器铜板及铸坯裂纹的形成机理提供参考依据,应用马钢薄板坯连铸机中结晶器温度监测软件在线采集了不同工况和不同时刻的铜板温度,分析了结晶器铜板温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冷却参数和铜板实测温度,计算了在不同拉速下浇注断面分别为1 275 mm×70 mm和1 525 mm×70 mm的SPHC钢种时的结晶器热流场。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结晶器铜板温度和热流密度的分布具有相似的规律性,它们在结晶器纵向上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在横向上也存在明显的波动,靠近弯月面时这种波动尤为剧烈;采用相同水口和结晶器浇注宽度分别为1 275 mm和1 525 mm的铸坯时,结晶器铜板温度和热流密度在宽度方向上的分布总体上分别呈现为M和W形状,即铜板温度及热流密度的最高值分别位于铜板宽度方向的1/4处和中心线部位;拉速为4.5 m/min时,结晶器铜板最大热流密度可达到4.6MW/m2。  相似文献   
6.
基于双金属片受热翻转推动与之垂直的推杆,带动与推杆相连的动触片动作,进而接通另一路电源,设计一款两路输出的断电复位温控保护开关.为确保温控开关两路输出的可靠和负载用电安全,将第一路输出端子的功率电阻替换为嵌入PTC发热体,使负载电路因超温过载断开后,只能手动复位电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马钢股份有限公司CSP连铸连轧生产线上进行了液芯大压下的工业性试验,研究了最大液芯压下量从原设计的20 mm增加到35 mm时对低碳钢、中碳钢和硅钢低倍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研究的范围内,压下量对铸坯内裂纹和三角区裂纹没有明显影响;液芯大压下能够改善铸坯中心偏析,随着压下量的增加,中心偏析程度降低,对中碳钢Q235B和硅钢MGW1300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马钢和SMS Siemag公司共同合作进一步开发和扩展CSP连铸液芯下技术的思路、试验方案和冶金效果。在马钢CSP连铸现有装备条件下,最大的液芯压下量从原设计的20 mm增加到35 mm。该技术的开发成功不仅增加了生产灵活性,也获得了良好的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9.
《圣地亚哥》是厦门西海岸50万m2水泽园林高尚社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建造了一个长482m,宽10~70m不等水域面积为13500m2的人工湖。介绍了景观水用水水质标准、处理措施、水量平衡、利用自然条件选择自然生态处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UPVC排水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UPVC排水管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尚无太多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建筑底层排水横管或局部承压管道可选用质好的排水铸铁管或给水铸铁管(可保证质量)来满足承压要求。厦门闽南大厦在实际施工中,二层板下选用给水铸铁管、二层以上选用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