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宗伟  樊君 《石油化工》2007,36(9):956-960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和掺杂Tb的TiO2(Tb-TiO2),用X射线衍射、示差扫描量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技术对纳米TiO2和Tb-TiO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以纳米TiO2及Tb-TiO2为催化剂光催化氧化环己烷合成环己酮和环己醇的情况。表征结果表明,掺杂Tb后明显抑制了TiO2中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提高了TiO2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晶格发生了膨胀现象,晶格膨胀可有效降低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几率,减小晶粒尺寸,提高光催化活性;光催化氧化环己烷的实验结果表明,与TiO2催化剂相比,Tb-TiO2催化剂的环己烷转化率和环己酮、环己醇的选择性大幅度提高,表明Tb-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和光催化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富氧底吹"三连炉"造锍捕金工艺处理高砷锑复杂难处理金精矿,实现多金属高效回收。针对复杂金精矿火法处理工艺中金属收得率和工艺调控需求,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多种杂质元素分配行为与规律,优化了配矿中不同杂质元素含量,并对不同复杂金精矿在熔炼过程中的铜锍品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即高砷物料铜锍品位控制在65%,高铅物料铜锍品位控制在72%。可实现复杂难处理金精矿三连炉熔炼中铅、锌、砷、锑、铋、镍整体脱除率达98%以上,为黄金行业绿色冶炼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汤春妮  樊君 《当代化工》2016,(9):2249-2251
磷酸银被发现是一种具有极高活性的可见光催化剂而受到密切关注。但单独的磷酸银半导体具有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梳理发现构建金属/磷酸银复合光催化剂可以实现磷酸银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同时还可发挥纳米金属粒子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从而提高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此外还可借助其他助剂构建三元复合金属/磷酸银光催化剂。本综述对磷酸银光催化剂的改性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旋转柱体法对不同类型的含氟连铸保护渣黏度进行检测,并基于Arrhenius方程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新的黏度预测模型,分析了组分变化对黏度的影响。结合模型计算和实验检测,建立了CaF2?Na2O?Al2O3?CaO?SiO2?MgO渣系的等黏度图。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含氟连铸保护渣黏度预测模型相比,该模型计算的偏差在10%以内,当渣中w(CaF2)超过20%时,偏差逐渐增大,主要由于氟化物挥发造成炉渣成分变化,最终黏度实测值与炉渣初始成分不符,造成模型无法对黏度有效预测。此外,研究发现,CaF2的增加能显著降低炉渣黏度,而Al2O3和Na2O对黏度的影响受CaF2含量的限制。当w(CaF2)>17%,炉渣黏度随Al2O3含量增加而减小,当w(CaF2)<17%,Al2O3的增加使炉渣黏度显著增大;当w(CaF2)>11.5%,炉渣黏度随Na2O含量增加显著下降,当w(CaF2)<11.5%,Na2O含量变化对黏度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该等黏度图表明低黏度区w(CaF2)接近14%。通过调整等黏度图中各组分比例,可以改善保护渣的黏度和流动性,供钢铁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5.
讨论采用改良的溶胶-凝胶法,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以冰醋酸为鳌合剂,通过水解缩聚作用制备纳米TiO2,掺杂稀土金属进行改性,进行CO2光催化还原制甲醇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BET比表面积、光致发光光谱(PL)技术来分析制得的光催化材料结构、吸光性能、化学吸附等特性,期待能弄清楚纳米TiO2结构与催化效果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主导CO2光催化还原反应效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Ti,Si,TiC并添加Al的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机械活化辅助自蔓延合成法制备了Ti3SiC2粉末。研究表明,机械活化过程可将原料的粒度尺寸细化至10μm以下,反应物活性提高,并能激发自蔓延合成反应生成Ti-Si,SiC,TiCx等中间相。在上述条件下,合成单相Ti3SiC2粉末的温度可降至1350℃。反应机理为:Al作为脱氧剂通过抑制其它元素的氧化来促进主相的生成,且在反应物中优先熔化形成局部微小熔池,加速了反应物的扩散并生成TiCx和Ti5Si3中间相,从而促进Ti3SiC2粉末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阻法测量了红枣的共晶点温度,其值为-32℃。在实验室冻干机上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冻结速度、枣片厚度、冻结温度和冻结时间对红枣预冻结的影响情况,得到了红枣冻干过程的冻结工艺最优参数为:冻结速度-1.0℃/min,枣片厚度8 mm,冻结温度-38℃,冻结时间210 min。  相似文献   
8.
胡蕊  樊君  刘恩周  温凯 《应用化工》2010,39(1):99-103
纳米结构光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已成为催化剂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综述了各种光解水制氢用纳米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氮化及其复合物等,指出TiO2已经也将会是光催化制氢中所用光催化剂最重要的一种,其它类型氧化物根据其性能特点在实际的光催化制氢系统中也能被有效应用,如何对纳米半导体材料进行合理裁剪和复合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根据目前研究现状指出,结合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实现多技术集成将是今后光催化制氢纳米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高温下含铅渣中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对其物理化学性能测定的准确性和冶炼过程顺行都至关重要。为揭示FeO/SiO_2=1.6、CaO/SiO_2=0.6的PbO-FeO-CaO-SiO_2-ZnO含铅渣系的高温挥发特性及PbO含量变化对该体系铅渣挥发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热重—差热分析,建立了不同PbO含量的含铅渣高温挥发动力学模型;并结合挥发后渣化学元素、XRD检测及热力学计算,揭示铅渣高温挥发规律。结果表明:高温下该铅渣体系剧烈失重主要是含铅物质挥发所致。该体系不同含铅量渣挥发趋势一致,在700~1 450℃高温段挥发最显著。含40%PbO渣的挥发率最高达33.59%,这与挥发后渣900~1 100℃水淬物相几乎检测不到Pb_2ZnSi_2O_7、Pb_2FeSi_2O_7含铅相是一致的;高铅渣挥发本征动力学分析可知,FeO/SiO_2=1.6、CaO/SiO_2=0.6的PbO-FeOCaO-SiO_2-ZnO系含铅渣的高温挥发机理函数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挥发过程受PbO随机成核和随后气泡生长控制,在实际冶炼过程中控制铅渣的形核长大过程可抑制高铅渣的挥发率。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贫杂铁矿石以及超贫表外矿等资源的特点,综述了高效选矿-深度还原一体化技术、流态化磁化焙烧、低品质难选矿转底炉制粒铁等贫杂难选铁矿资源高效利用方法的发展现状,同时分析了各种贫杂铁矿利用技术的优缺点,提出贫杂难选铁矿资源高效生态化利用的可行途径为深度还原同时生产胶凝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