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含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方法和实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含油气盆地储层裂缝特征参数的定量表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定量预测,仍是石油地质领域的前 沿问题之一。低渗透储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同程度上发育构造裂缝系统,是我国非常重要 的油气储层类型,因此,开展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分布规律的合理预测评价,无疑会对油气 勘探与开发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构造裂缝预测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岩石破裂法、主曲率法、 能量法、统计学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探区为例,以统计法为基础,结合运用岩石破 裂法和能量法,定量预测和评价了该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主要目的层长61低渗透储层裂缝 的分布和发育状况,为该探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层岩石力学特征及地质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系统采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柯坪隆起,巴楚隆起等露头区岩样和雅克拉地区井下岩心,样品涉及三大岩类(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33个层位(Pt-N2K)、15种岩性,测试和统计了251组岩石力学参数(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建立了塔里木盆地综合地层岩石力学学剖面,为研究盆地变形特征,变形规律提供了实验地质依据,分析塔里木盆地组合地层学岩石力学特性、变形习性及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塔里木盆地发育5个主要滑脱层系,完善了塔里木盆地滑脱层系和构造变形层的划分。  相似文献   
3.
欢喜岭油田中潜山带成藏期应力场及裂缝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寻找古潜山油藏已成为辽河等老油区重要的勘探方向,潜山带中裂缝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等直接影响着潜山油藏的储油潜力和规模。针对潜山裂缝研究这一难点,采用有限元程序和自行开发的后处理软件,实现了大比例尺、参数实测条件下二维应力场的精细模拟计算和裂缝的预测评价。以辽河盆地西部坳陷二级构造欢喜岭油田为例,阐述了油田二维应力场及裂缝精细模拟计算的基本思路,分析了该区中潜山东营组沉积期即成藏期油田应力场分布的基本特征、断裂应力场特点及其控油作用;圈定了中潜山带裂缝发育程度和范围,并作出了合理的评价,为潜山油藏储集和聚油条件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这对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太康隆起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海陆交互相泥页岩是南华北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层系之一,以往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坳陷区,针对隆起区页岩气成藏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为解决海陆交互相地层砂泥岩(含页岩)互层频繁、垂向上非均质性强、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导致储层改造层位优选困难的现状,通过对太康隆起西部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参数井--尉参1井分析测试结果的解剖,结合邻井钻探成果,对太原组和山西组泥页岩的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储层特征等开展研究,明确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要素。结果表明:太康隆起地区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泥页岩发育,山西组和太原组泥页岩累计厚度为88m,山西组连续厚层泥页岩厚度可达38m,各层泥地比超过50%,有机碳含量高,含气性较好,具备一定的页岩气形成有利地质条件;泥页岩孔隙以纳米级无机孔隙为主,粒间孔、粒内孔均有发育,受沉积环境转变和有机质类型的影响,有机质孔隙发育较差;三叠系残余厚度是影响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的重要因素,太康隆起西部保存条件较好。详细阐明了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地质条件,明确隆起西部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地区,对该区后续页岩气储层研究及层位优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东部盆地群下白垩统发育常规储层和非常规致密储层两种类型的储层,为了研究这两种储层的分布特征、指导勘探部署,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一些新的测试,研究了下白垩统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部盆地群只有汤原断陷、方正断陷、宁安盆地、延吉盆地、珲春盆地、蛟河盆地和松江盆地的下白垩统储层属于常规储层,其余盆地的下白垩统为超—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抬升剥蚀的影响。从原型盆地的边缘到沉积中心,水动力减弱,粒度变细,储层厚度减小,物性变差。随储层成岩作用的增强,储层物性变差。研究区南部浅层的致密储层是由于3250 m左右的抬升剥蚀和火山喷发过程中的高温烘烤作用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上古生界自形成以来,由于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复杂的构造运动,其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具有不连续性和多期性。结合济阳坳陷构造沉积演化史和受热史,运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对该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做了研究,认为其具有明显的二次生烃特征,初次生烃发生在中三叠世末,最重要的二次生烃期发生在早第三纪末,此时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而且二次生烃演化有4种类型,即“中、新生代持续深埋型”、“中生代浅埋、新生代深埋型”、“中生代深埋、新生代浅埋型”和“中、新生代持续浅埋型”。  相似文献   
7.
超高压影响深层储集层的机理及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高压对深层储集层的改善具有多种成因机理,包括降低储集层的有效应力、抑制成岩作用、压力泄漏促进次生孔隙形成、超高压缝的发育、超高压控制下的热循环对流对储集层的改善等,不同机理对储集层的影响程度不同,阐明不同机理对储集层的影响程度可以更精确有效地预测深层储集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东营凹陷各构造区带成岩系列和成岩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构造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特征和分布,探讨了影响各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各区带次生孔隙的基本发育规律。认为影响各构造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共同因素为有机质产生的羧酸和CO2、粘土矿物转化过程中释放出的H+;各构造区带的其他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北部陡坡带主要与大气水渗流、不整合面和深部地层水上升有关,南部缓坡带则主要与不整合面有关,中央隆起带则与深部地层水上升有关,洼陷带则受异常高压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笔架岭油田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封闭性能在不同地史时期可能不同.它与断层发育史、断层本身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参数密切相关。以笔架岭油田构造为例.提取了该油田中影响断裂封闭性能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其评价标准划分和评价指标权重;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对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综合评判;评价结果检验说明对该地区的油气藏实际分布评价是可靠的,为该油田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油气勘探突破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2017年新钻探的新温地1井、新温地2井两口井均获高产工业油流,通过对两口井钻井资料、试油资料、地球化学及测井资料研究,以及研究区野外剖面实测、二维地震资料处理与精细解释、沉积与成藏史分析等研究,明确了温宿凸起区烃源条件与运移通道、储盖条件与圈闭类型,建立了温宿凸起区的成藏模式。温宿凸起不发育烃源岩,但发育沟通生烃凹陷的高效输导体系;受控于温宿凸起新近纪宽缓的古地貌条件,新近系吉迪克组发育三角洲相和滨浅湖滩坝相砂体,并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构造-岩性圈闭;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主要发生在新近纪—第四纪,具有明显的晚期复式成藏特点。塔里木盆地盆缘带等烃源岩和构造类圈闭不发育的地区,同样可以形成规模油气区,寻找高效的油气运移输导路径和地层-岩性等隐蔽型圈闭是有效的油气勘探途径及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