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匡祖国 《轧钢》2005,22(2):66-68
针对安钢260机组小规格棒材实施两线切分轧制后,两线轧件在冷床上头部不易对齐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产生原因是切分后的2根轧件存在尺寸差,为此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调整办法。改进后,定尺率、成材率均提高0.5%以上。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型钢高刚度轧机的特点,以及轧机弹跳量增大的危害,分析了轧机弹跳量增大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轧机弹跳量的技术措施,制订了轧机检查、维修的标准;将轧机弹跳量始终稳在0.5 mm~0.65 mm之间。  相似文献   
3.
匡祖国 《轧钢》2006,23(3):64-65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对带肋钢筋横肋阶梯形凹痕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相应采取了优化工艺参数、严格配辊和操作制度等措施,使事故缺陷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4.
切分轧制新技术在安钢Φ260mm机组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祖国  饶静  杨福民 《河南冶金》2003,11(4):42-43,51
针对安钢φ260mm棒材半连续式水平连轧机组,小规格产量低的问题,采用切分技术,提高小规格生产水平,均衡大小规格间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12 mm螺纹钢进行三线切分轧制后,轧件在冷床上对齐难度较大。3根轧件在冷床上存在长短差,原因是3根轧件在切分孔型中的金属流量不相同。解决措施:根据切分轧制原理调整料型匹配关系,控制基础料型,预切料型进口导辊间隙比轧件小0.30.4 mm,控制导卫对正,孔型对正,横梁水平和两端辊缝一致,调整三线切分轧制中线与两边线长短差,改进对齐辊槽型。改进后,12 mm螺纹钢成材率提高了0.3%,定尺率提高了0.4%,解决了12 mm螺纹钢三线切分生产头部不齐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刮痕是角钢常见的表面缺陷之一,降低腿部强度,影响产品美观.针对角钢腿部内面刮痕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采取改良调整方法、规范入口导卫安装、材质改进等措施.改进后,安钢Φ400mm型材机组因刮痕原因造成的待检钢事故由2007年的5起,降为2008年的0起,市场上因刮痕造成的质量异议为0,改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小型材水平连轧机组扭转道次活套装置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国  匡祖国  李明跃 《轧钢》2003,20(4):65-66
为解决水平连轧机组单机架无活套轧制方式(微张轧制)导致轧制大规格产品时尺寸波动大的问题,改进了轧制方案,并解决了K1孔与K2孔之间活套调节与扭转的矛盾,使二者分步进行,从而使产品尺寸波动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安钢Φ260 mm机组三切分技术的应用过程和效果.实践表明,安钢Φ260 mm机组Φ12 mm 三切带肋钢筋平均班产达835 t,较二切分轧制提高了195 t,提高30.5%,综合成材率达103.36%.  相似文献   
9.
实行负偏差轧制,是热轧带肋钢筋的生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负偏差率的波动,会对钢筋强度造成影响.本文针对负偏差与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采取优化孔型、规范调整、成品在线称重等措施,使各规格螺纹钢负差均衡率提高了4.8%~30.8%.因负差均衡率的提高,负差率总体平均水平由4.02%,提高到4.25%.  相似文献   
10.
对影响热轧角钢负偏差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采用了重新确定负偏差率区间、提高轧辊车削精度、孔型优化、成品在线称重、规范调整等措施,负偏差率波动明显减少,负偏差均衡率由2008年的38%-50%,提高到2009年的75%。在取得了一定的负偏差率收益的基础上,提高了产品几何尺寸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