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累积叠轧技术在室温条件下加工1060工业纯铝,对其塑性变形前后的金相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累积叠轧道次的增加,材料的组织细化逐渐均匀,但层界面结合越来越差;经7道次的轧制,材料的抗拉强度提高到220 MPa,约是母材的2.5倍;经8道次的轧制,材料的显微硬度HV提高到83,约是母材的2.4倍;随着轧制道次的增加,材料的延伸率明显降低;经5道次的轧制,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土钉抗拔试验装置,对抗拔试验箱的设计、传感器布置以及实验步骤等进行了详细地阐述.试验主要研究了上覆土压力、土样饱和度和灌浆压力对土钉抗拔性能及抗拔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钻孔灌注型土钉的抗拔强度与上覆土压力基本无关;随着土样饱和度的增加,土钉的抗拔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模式;土钉抗拔强度受灌浆压力影响很大,随灌浆压力的增加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作为现代职场中的一种流行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辅导员因其工作性质、对象等特殊性,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不断蔓延,对辅导员自身心理、工作状态以及学生工作将产生不良影响。以期望激励理论为基础,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与成因,讨论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预曝气的方法,简化了氯化亚铜废水溶液的粒子结构,采用8-羟基喹啉作为萃取剂,对曝气后溶液进行萃取实验。考察萃取平衡时间、曝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优化萃取法处理氯化亚铜废水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Fe_2O_3固溶对FeTiO3还原过程的影响机理,本实验基于粉末煅烧法合成x FeTiO_3(1-x)Fe_2O_3固溶体(0≤x≤1),研究了非等温碳热还原条件下固溶体的还原行为,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对合成固溶体及还原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实验合成固溶体质地均匀,纯度较高,且x越大,FeTiO_3晶格畸变程度越大。固溶体开始还原温度和还原速率(还原度α的增大速率)均随着x值的增加而增加。固溶Fe_2O_3能够促进FeTiO_3还原,且在还原过程中存在过渡相Fe_2TiO_4和Fe_3Ti_3O_(10)。固溶体-石墨交界面首先形成浮士体(FeO)、钛铁尖晶石(Fe_2TiO_4)和TiO_2,进一步还原生成金属Fe和Ti_2O_3。由非等温碳热还原过程动力学计算分析,得出表观活化能为295.54 kJ/mol。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Fe2O3固溶对FeTiO3还原过程的影响机理,本文基于粉末煅烧法合成(1-x)FeTiO3?xFe2O3固溶体(0≤x≤1),研究了非等温碳热还原条件下固溶体的还原行为,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对合成固溶体及还原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实验合成固溶体质地均匀,纯度较高,且x越大,FeTiO3晶格畸变程度越大。固溶体开始还原温度和还原速率(还原度α的增大速率)均随着x值的增加而增加。固溶Fe2O3能够促进FeTiO3还原,且在还原过程中存在过渡相Fe2TiO4和Fe3Ti3O10。固溶体-石墨交界面首先形成浮士体(FeO)、钛铁尖晶石(Fe2TiO4)和TiO2,进一步还原生成金属Fe和Ti2O3。非等温碳热还原过程动力学计算分析,得出表观活化能为295.54 kJ/mol。  相似文献   
7.
铬渣无害化综合利用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内铬渣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成熟工艺,针对某化工企业遗留的2.3万t铬渣,杂质含量高且成分复杂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的思路,较为经济的解决了遗留渣的处理处置问题。并为该企业今后的新渣治理提供了可行方法。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使用驻波管法对不同打孔孔径和孔排列方式试样的吸声系数进行测试,通过吸声峰值、降噪系数、半峰宽3个角度来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只要打孔率相同,不同的孔排列方式的试样具有相似的吸声效果。吸声峰值随孔径增大向低频迁移;降噪系数随打孔率增大呈依次增大的趋势;孔径为1.5mm和2.5mm的试样半峰宽值远高于孔径3mm和3.5mm的试样。  相似文献   
9.
针对V_2O_5直接制备氮化钒铁工艺,采用TG-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分析了体系反应过程及微观组织与元素分布,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产物含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70℃左右,碳还原V_2O_5的反应开始显著发生,1 000℃以上时,碳化反应开始发生,温度达1 200℃左右,开始出现氮化反应。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配碳系数等因素对氮化钒铁含氮量均有较明显的影响。较适宜的制备工艺参数为:高温反应温度1 400℃、保温2h、配碳系数0.35,在该条件下制得的氮化钒铁含氮量可达11.26%,合金中其它元素含量分别为钒46.31%、铁36.87%、碳1.21%、硅1.98%、铝1.94%,符合GB/T30896-2014标准。SEM结果表明,利用V_2O_5直接制备氮化钒铁,铁主要以夹杂形式均匀分布在氮化钒铁主相间,且氮、钒、铁三种主元素的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0.
钒铁与钒氮合金生产HRB500钢筋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加入钒铁和钒氮合金生产HRB500钢筋的对比试验以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与其V、N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采用钒氮合金生产的HRB500钢筋强度明显提高,细化晶粒的效果比钒铁的效果好,在钢中碳当量、钒含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加入的氮促进V(C、N)化合物的析出,而大量细小弥散的V(C、N)析出物是钒氮合金钢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保证生钢筋的力学性能合格,在钢筋中增氮且钒含量控制在0.05%~0.06%可使钢筋强度更高、性能更加稳定。因此,采用钒氮合金生产HRB500钢筋可减少钒的加入量,其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