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一、前言连续铸钢自五十年代中期用于生产以来,发展异常迅速,国内各钢厂相继兴建投产了连铸设备,连铸钢的比率逐年增加。如何正确评估连铸坯缺陷及其类别,找出它们与工艺和设备之间的关系,提出改进措施,以利改善铸坯质量,现已成为大家十分重视的问题。武钢在引进一米七轧机的同时,对连铸技术的开发相当重视,并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建立了在线切割和硫印试验室,成立了连铸坯硫印试验组,从1985年开始,先后对1120炉连铸坯的硫印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铸坯中出现的各种缺陷进行了剖析。剖析的钢种有BY_1、08Al、船用钢、硅钢和低合金钢。剖析所用样品是在每个浇次第一炉的第二块铸坯或第四块铸坯尾部切取,试样规格为长  相似文献   
2.
一、双相钢的发展概况钢中“相”甚多,理论上可以把任何两个“相”所组成的钢都叫双相钢。但在实用中一般只把铁素体,马氏体,奥氏体三相中两个“相”并存的称为双相钢,目前工业上应用的双相钢有两大类,一是80%左右铁素体和20%左右马氏体组成的高强度,高成型性双相钢,一是铁素体加奥氏体或马氏体加奥氏体组成的双相钢,本文所介绍的是前一种高成型双相铂。这种双相钢同高强度钢相比,具有屈服强度低,延伸率高的特点;同软钢相比,又具有抗张强度高,无屈服平台的优点,它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09Mn_2VCuRE钢的等温试样进行了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查.得到粒状贝氏体铁素体具有下列特征:1) 成针片结构;2) 针片边缘比较平直;3) 针片内有较高密度位错;4) 针片同奥氏体母相有K-s取向关系;5) 针片不穿越母相晶界;6) 一束平行针片相互取向一致或成孪晶关系;7) 粒状贝氏体铁素体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形成新针,先析出针片后来没有明显地展宽.因此认为此钢中的粒状贝氏体转变不是块状转变,而是有扩散的切变相变,应归于贝氏体转变范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09M2VCuRe钢的等温试样进行了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得到粒状贝氏体铁素体具有下列特征:(1)成针片结构;(2)针片边沿比较平直;(3)针片内有较高密度位错;(4)针片同奥氏体母相有K-S取向关系;(5)针片不穿越母相品介;(6)一束平行针片相互取向一致或成孪晶关系;(7)粒状贝氏体铁素沭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形成新针,先析出针片,后来没有明显地展宽。因此认为此钢中的粒贝转变不是块状转变,而是有扩散的切变相变,应归于贝氏体转变范畴。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进入70年代后,世界上汽车工业迅速发展,车辆增多,车速加快,因而能源消耗成了举世瞩目的问题。为降低本身自重减少能耗,许多科学工作者研究高强度成型用钢。双相钢便是其中之一。双相钢与低合金钢相比,在同一级强度水平上,延伸率可提高8~10%,它既具有冲压时所需要的低屈服强度,又能在冲压、烤漆后提高屈服强度,使汽车安全可靠。此外,双相钢经热处理后,无屈服平台,可节省一道平整工序,在性能方面又具有软钢所具有的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冷弯成型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侧重从金属组织方面探讨取向硅钢卷边裂的起源、生长及最后演变为边裂缺陷的过程。研究认为,边裂产生的原因在于取向硅钢轧制时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组织彼此形变不一致,故在相界面上产生孔洞。在继续轧制过程中,孔洞相互连接形成裂纹,并因宽展而向钢卷边缘延伸。若钢卷的下表面金属温度偏高,脱碳严重,则上表面金属比较易于塑性变形,在轧制的压应力作用下,便向上翻卷,演变成翻边。在翻卷过程中,金属原有的裂纹由于翻转张力的影响。不但继续扩张,还被拉扯到边缘。这种隐藏有裂纹的边缘金属,强度较低,在轧辊张应力的作用下,往往撕裂成深度不同的裂口,终于形成边裂缺陷。要防止边裂缺陷产生,就应针对其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