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收集整理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ISO)最新资料和粮油及其制品相关标准,介绍ISO标准体系概况,并对ISO粮油标准体系中含油种子、果实和油籽粕、谷物和豆类、动物和植物油脂标准的分类构成、现状、特点分布和最新发展趋势等进行介绍和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ISO粮油标准框架结构合理,标准体系完善,侧重于粮油质量安全方面的检测,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性标准、综合性标准和安全标准将是ISO制定粮油标准的未来重点。结合我国粮油标准体系的实际情况,提出从扩大标准覆盖范围、规范科学标准的制修订管理、引入科学新技术等方面提升中国粮油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2024变形铝合金在半固态流变压铸过程中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流变压铸成形的2024变形铝合金的组织主要由球状和类球状的初生α-Al相,与颗粒间不规则的连续网状分布的共晶相θ-CuAl2相及S-CuAl2Mg相组成.二次凝固的过程主要分3个阶段:“脚趾”状和“齿”状初生α2相依附生长,爆发形核产生呈等轴状的初生α3相和共晶反应.共晶组织主要以共生生长方式为主,α-Al相、θ-CuAl2相和S-CuA12Mg相之间的横向扩散来促使各相的交替生长,形成的层片状共晶组织,主要以“搭桥”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3.
谢富强  乔坤  陈平  何明涛  杨浩 《轧钢》2021,38(4):99-102
针对沙钢所生产的碳素模具钢板在轧制过程中板形良好,轧后无水冷而产生瓢曲的问题,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S45C碳素模具钢的相变膨胀量与热膨胀量;通过模拟轧制试验,研究了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膨胀力、热收缩力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相变过程中碳素模具钢膨胀系数约为-4.25×10-5/℃,而热胀冷缩引起的膨胀系数约为4.73×10-5/℃,在发生相变的过程中如存在温差,则膨胀系数为8.98×10-5/℃,钢板容易产生瓢曲;由于钢板上下表面散热环境不同,钢板上下表面存在温差,相变过程中钢板受相变应力的作用而发生了瓢曲。为此,通过采用加速冷床钢板下表面空气对流、减少钢板边部及上表面散热的措施,使钢板瓢曲缺陷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采用受控扩散凝固技术(CDS)制备过共晶Al-18Si、Al-20Si、Al-22Si合金,研究了不同混合方式及Al-25Si合金在不同过热温度下对受控扩散凝固目标合金初生Si相的尺寸、形貌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液混合对初生Si的改善效果较液-固混合好;随着过热温度增大,初生Si相尺寸减小,形貌逐渐变得圆整且分布均匀;相同过热温度下,随着合金Si含量的增加,初生Si相尺寸增大,形貌变化不明显.特别是在过热温度为900℃的Al-25Si合金与660℃的液态纯Al液-液混合得到Al-18Si合金中的初生Si相尺寸仅为34.3 μm,长宽比为1.48.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学显微镜(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高温拉伸蠕变装置等研究了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SW)接头经T6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析出相以及蠕变性能。结果表明:经T6热处理后,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焊核区细小的等轴晶发生长大,重新析出的η′相在数量、尺寸和分布状态均优于未热处理的接头;热处理后焊接头的稳态蠕变速率降低了至少1个数量级,蠕变寿命提高了2倍以上,蠕变机制由晶界扩散控制的位错滑移机制转变为自扩散控制的位错滑移机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液混合受控扩散凝固技术(CDS)制备过共晶Al-20%Si(质量分数)合金,研究了混合后熔体保温处理、冷却速度对合金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熔体混合后未进行保温处理时,初生硅尺寸在60~100 μm,且多为五瓣星状和不规则多边形;而进行保温之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初生硅的尺寸逐渐减小;保温45 min后,初生硅尺寸在30~50μm,形貌比较圆整;而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目标合金组织中初生硅尺寸减小,由94.6μm减小到69.65 μm,长宽比由1.78增加到4.33.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液混合受控扩散凝固技术(CDS)制备过共晶Al-20%Si合金,研究高硅合金温度对目标合金组织中初生硅的影响及混合过程中初生硅细化的热力学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液-液混合制备过共晶铝硅合金,可以细化初生硅,初生硅平均尺寸可达到37μm;但随着高硅合金温度的升高,初生硅的平均尺寸增加,板条状和五瓣星状初生硅也增多,当高硅温度超过790℃时,初生硅细化效果丧失。分析得出,只有当混合前两种合金吉布斯自由能的加权平均值小于混合后目标合金在液相线的吉布斯自由能(liquidusfinal,m G=-39.336 6 kJ)时,初生硅才能得到明显的细化。  相似文献   
8.
搅拌摩擦焊发展起来的搅拌摩擦加工(FSP)技术因具有优异的微观组织、不产生的界面反应等优点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面得到广泛研究。首先综述了影响搅拌摩擦加工的工艺参数,包括旋转速度、移动速度、下压量以及搅拌道次。这些参数影响搅拌时的热输入,同时热输入会改变复合材料的塑性流动,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然后重点讨论了搅拌摩擦加工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方法,通过开孔或开槽法添加强化颗粒的直接加工工艺存在着颗粒团聚的问题,严重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而搅拌摩擦加工作为二次成形工艺间接加工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后提出目前搅拌摩擦加工工艺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热障涂层用镁基六铝酸镧(LaMgAl11O19),通过离心喷雾干燥造粒制备LaMgAl11O19粉末,并对粉末进行热处理研究,将未热处理和热处理后的粉末通过等离子喷涂制备LaMgAl11O19涂层并在1100℃高温氧化1 h。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霍尔流量计、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LaMgAl11O19粉末的微观形貌、流动性、松装密度、物相和涂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心喷雾干燥造粒工艺获得了粒径均匀、流动性好的LaMgAl11O19球形粉末,但粉末颗粒内部结构疏松不致密;热处理能明显改善LaMgAl11O19球形粉末的流动性和致密度,并能有效的避免涂层分解、改善涂层成分、提高涂层的性能。本试验中的最佳热处理温度为1450℃,与未热处理粉末相比,经过1450℃热处理后粉末的流动性为12.1 s·50 g-1,流动时间缩短了19.9%,松装密度提高了83.4%;制备的涂层孔隙率更低,结构更为致密,有效的降低了喷涂过程中涂层非晶相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