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水环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絮凝除藻是一种常见的化学除藻方法。天然絮凝剂因其来源广泛、危害较小等特点逐渐受到关注,本次研究选择天然黏土,并将它们与PAC联用以对含藻水体进行处理。结果表明:PAC对含藻水体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但是PAC投加量过高时蓝藻去除率会呈下降趋势;高岭土和沸石与PAC的联用有利于蓝藻的去除,它们能够发挥助凝的作用,其中预先投加高岭土的效果更好,250目(粒径0.065 mm)沸石的去除效率更高。此外,水体pH值会显著影响黏土与PAC对含藻水体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干湿交替对土壤磷素迁移转化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磷素的丰缺制约着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生长状况。土壤的结构与理化性质长期受到干湿交替的周期性扰动,而干湿交替又显著影响着土壤磷素的迁移转化途径。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干湿交替作用下土壤的水分含量、吸附特性以及微生物对土壤磷素迁移转化影响的研究及报道。研究成果表明:①不同水分条件改变了土壤空隙与传输通道,且不同程度地刺激了有机残体的矿化分解以及氧化还原强度,进而影响土壤磷素的迁移与形态转化;②干湿交替改变了土壤颗粒粒径、土壤吸附点位以及金属化合物形态,进而影响了土壤磷的吸附性能;③土壤微生物磷在干湿交替过程中成为土壤磷素的主要来源之一,微生物对干湿交替的不同响应影响着土壤磷素。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废覆铜板分选残渣量大,残留铜质量分数约为1%,潜在利用价值高。为了获得废覆铜板分选残渣生物浸出脱毒工艺最优条件及探明其生物浸出相关机理,首先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设计三因素(参数因子包括初始pH值、固形物含量和Fe2+浓度;响应值为铜浸出率)三水平共计17个实验的优化实验方案。响应面多项回归拟合分析指出:铜浸出率回归模型与实际试验拟合性较好,实验误差较小,对废覆铜板分选残渣中铜生物浸出过程优化具有一定参考性。在最优化条件下(初始pH值为 1.65、废覆铜板分选残渣投加量300 g·L?1和Fe2+质量浓度为6.13 g·L?1)经过4 h生物浸出获得(92.2±0.27)%的铜浸出率。其次,废覆铜板残渣生物浸出脱毒放大改进实验中(100 L搅拌槽):增加曝气和搅拌,同时外加酸调控体系pH值<2.5,延长浸出至6 h,铜最大浸出率>98%,浸出渣中铜残留质量分数≤0.02%。未反应缩核动力学模型显示残渣中铜生物浸出过程受界面传质和固体膜层内扩散混合控制。综上所述,废覆铜板分选残渣中的铜主要通过Fe3+氧化和H+攻击溶出;嗜酸氧化亚铁微生物持续氧化Fe2+→Fe3+,不仅降低了总铁消耗量,也促进了残渣中铜的释放。研究结果将为废旧电子电器绿色资源化再生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