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5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恩林  吴坚 《钢铁》1992,27(5):24-27
用计算机采样和磁带机记录,对双层卷焊管成型机组的受力状况进行了多点同时测量,实测了在成型过程中管坯的延伸率在各架间的分布,获得了延伸率与总定径力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管筒成型质量在线控制找到了新的手段。采取了成型与焊接联合试验的方法,找到了各参数对成品管性能的影响规律。将实测值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双层卷焊管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介绍了双层卷焊管的生产工艺,对主要生产工序——带钢的镀铜、带钢的边缘处理、带钢的成型和双层卷焊管的焊接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设备和工艺参数是基本成功的;所建立的成型理论可以保证成型方法的高效率;成品管的性能完全符合标准规定。从而为我国在直缝焊管机组上自行设计、生产双层卷焊管提供了新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内螺旋槽双层卷焊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恩林  赖明道  吴坚  李重真  孙凤文 《钢铁》1998,33(12):35-38
介绍了内螺旋槽双层卷焊管的制造方法及这种管材的特点。分析了螺旋沟槽的各参数对管材换热效果的影响。指出确定带钢宽度、定径辊轧型尺寸、芯棒直径及定径力等参数时应充分考虑辊轧螺旋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于恩林 《冶金设备》1996,(5):8-11,53
本文对二十辊轧机的力能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其对最外层支承辊径向调节灵敏度的主发现每种径向调节形式都存在最佳初始位置,并且最佳位置与所调轧辊的合力一方向相垂直,从而为实际生产确定径向调节偏心的初始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型直缝焊管内毛刺在线清除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现已应用到φ340mm机组上的新型环形刀内毛刺装置的构成和主要技术特征,指出了研制和使用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1.前言双层卷焊管(一般称邦迪管)早在1922年就已被美国底特律汽车厂用做汽车燃料管、美国的邦迪公司于1935年第一次得到邦迪管制造专利权。所谓双层卷焊管(如图1所示)是将双面镀有钎料的带钢(如图2)在特制的双层卷焊管机组上成型为双层卷焊管管坯,然后  相似文献   
7.
姜伟  于恩林 《钢铁》2005,40(9):54-56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螺旋槽管材滚压成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了螺旋槽管的主要结构参数对滚压力的影响规律。通过试验验证了用有限元法进行螺旋槽管材滚压成型过程模拟的可靠性,并得到了滚压力与槽深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螺旋槽管的二次加工提供了必要的实际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螺旋槽管换热器结构特点及传热特性,建立了以水为工质的换热器流动与传热的三维几何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出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速度场与温度场的状况,分别得到了螺旋槽管内壁与外壁的对流换热系数。结果表明:槽深越大,随着Re增大,换热性能越好;当Re较小时,螺距越大,换热效果降低。其与该类光管换热器相比,得出螺旋槽管的换热系数是光管的2.5倍左右,强化了传热,为此产品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红斌  于恩林 《钢铁》2016,51(9):63-69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550、600、650、700 ℃)和不同变形速率(0.001、0.01、0.1、1、10 s-1)对热轧态中碳钢温变形过程中变形行为的影响,并结合热加工图探明了在细小晶粒铁素体基体上形成均匀分布细小渗碳体颗粒复相组织的最佳工艺窗口。结果表明,温变形过程中,会发生铁素体再结晶以及渗碳体片层动态球化行为,其微观组织演变对流变应力影响较大;根据绘制的热加工图,温变形的适宜温度区间为630~700 ℃,速率区间为0.30~10和0.001~0.007 s-1,在该工艺区间变形,初始组织转变为细小均匀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小粒状渗碳体的复相组织。  相似文献   
10.
以ANASYS和MARC有限元软件为平台,对电塑性拔丝过程中丝材的电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模拟仿真。通过分析电流场的模拟结果,研究了影响电极与丝材接触面上电流集中程度的各项因素和它们对丝材上电流非均匀分布区长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摩擦热、焦耳热和变形热的模拟结果,研究了不同电极与模具间距时丝材上的最大温升情况。研究结果为定量地分析电塑性拔丝过程中丝材的电流场和温度场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确定合理的电塑性拔丝加电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