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盐田港在港区内建设了医疗急救室,可进行院前急救;其与盐田区人民医院建立了应急联合救援机制,可随时提供医疗急救服务。2002—2007年盐田港医疗急救室共接诊病人13709人,转诊病人6064人,应急出动864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监测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探讨黄热病疫苗与多种疫苗不同部位同时接种的安全性。方法对深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2007—2010年预防接种者进行回访资料的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7—2010年共回访8 730人次,23 494针次。其中接种黄热病疫苗3 702人次,共有1 081人报告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报告率为12.38%;按接种针次计算为4.60%,报告的不良反应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占99.99%,未出现1例异常反应。结论黄热病疫苗与多种疫苗不同部位同时接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南山区80家进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所提供的卫生证书进行验证及其与进口食品的核对,发现市场销售的进口食品中大部分未经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检验。无法出示合格卫生证书,并且核对证书的合格率不高。说明在进口食品市场监督中进口食品卫生证书的索取、验证、核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和完善口岸预防核与辐射污染体系,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方法以英国公共卫生学院的公共卫生工作框架模型为基础,联系我国口岸实际情况,建立口岸预防核与辐射污染体系模型。结果口岸预防核与辐射污染体系模型使我国口岸预防核与辐射污染工作更加的系统和完善。结论口岸预防核与辐射污染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去实践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基于磁珠的可视化基因芯片在诺如病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可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的基于磁珠的可视化基因芯片检测方法。方法在玻璃芯片上以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作为标记物,采用生物素标记的核酸为样品,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的亲和作用,进行核酸杂交检测,杂交结果以肉眼或通过普通显微镜观测,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及重复性。结果方法检测的灵敏度为50ng,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较好;对20份临床粪便样本分别进行PCR和芯片检测,芯片检测结果与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20份临床样本中,6份阳性,其中1份为诺如病毒Ⅰ型、5份为诺如病毒Ⅱ型,14份阴性。结论方法显示具有高效、实用和可视化的特点,可同时检测样品中含有的诺如病毒Ⅰ型、诺如病毒Ⅱ型;检测时间短,能够满足口岸诺如病毒的快速检测要求,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对于进一步开发更多指标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入境发热旅客检出及医学排查情况,为提高传染病检出率,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1-12月选择深圳罗湖、福田和深圳湾3个口岸的入境旅客,经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仪监测体温,水银温度计确认可疑发热旅客,对发热旅客的流行病学特征、医学检查等医学排查,检疫处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人境旅客61839705人,红外体温监测仪报警人数4592人,报警率为7.43/10万;检出发热旅客1205人,发热旅客检出率为1.95/10万,发热旅客以深、港2地居民为主,占96.35%;时间分布以5—8月为高峰;年龄以3岁以下及18岁以上2个年龄段者居多,共占发热总人数的75.27%。医学排查以鼻,咽试子等非创伤性检查为主,占48.64%。发现法定传染病27例,其中14例流感为国际间监测传染病,1例开放性肺结核为国家法定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禁止入境的疾病之一。98.51%的旅客经现场排查后放行。[结论]虽然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能快速有效地监测口岸传染病疫情,但是,深圳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依然严峻。应进一步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工作,提高传染病的检出率,有效防止传染病经口岸传人传出,确保国门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我国卫生安全.本文通过分析新发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危害,提出了国境卫生检疫应对新发传染病的7点建议,即通过完善监测、预警体系,疫情控制体系,技术支持和保障体系,队伍建设体系,部门协调体系,国际地区联络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科学配置卫生检疫技术资源夯实卫生检疫技术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卫生检疫技术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构筑坚实的卫生检疫技术基础,促进卫生检疫事业健康长远发展。[方法]通过分析卫生检疫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总结现行监管模式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提出改革建议。[结果]应从组建卫生检疫技术中心;完善卫生检疫执法人员专业资格,合理配备口岸卫生检疫人员等3方面进行改革。[结论]科学合理地配置卫生检疫技术资源,强化技术支持和保障作用,对提高卫生检疫监管整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WHO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引物和探针,探索合适的实时荧光RT-PCR试剂应用于国境口岸甲型H1N1流感病毒疑似标本的检测。〔方法〕通过对连续梯度稀释阳性对照品进行检测,从而分析AB AgPath-ID、Qiagen QuantiTect和Takara One Step PrimeScript 3种常用实时荧光RT-PCR试剂的灵敏度、信号强度、反应效率等因素。〔结果〕3种试剂的检测下限均为1:1000倍稀释阳性对照品;AB AgPath-ID、Qiagen QuantiTect和Takara One Step PrimeScript检测的线性斜率分别为-5.517、5.214和-4.600;信号强度上Qiagen QuantiTect相对于其他2种明显偏弱。〔结论〕为国境口岸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检测和监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口岸工作部"在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过程中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口岸工作部"在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地位及其存在的问题。〔结果〕在新形势下,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成立"口岸工作部"这一工作模式对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同时口岸卫生检疫专业人员合法执业及卫生检疫专业人才的储备是"口岸工作部"今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亟待关注。〔结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成立"口岸工作部"这一工作模式对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其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卫生检疫专业人员的合法执业和专业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