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091例慢性疼痛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3年8月设立镇痛门诊以来,共收治各种疼痛病人1091例,通过跟踪随访,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689例,女402例,年龄12岁~80岁。12岁~20岁101例,21岁~35岁135例,36岁~50岁151例,51岁~65岁509例,66岁以上195例,ASAⅠ级~Ⅲ级,病程3h~12a不等。多数病例均以疼痛难忍和运动障碍为主诉,并经过他院或多种方法治疗无效,来我院门诊求治的。2配方及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病种选用不同配方。2.11号1%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加醋酸强地松龙50mg,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500μg,维生素B650mg,必要时可加山莨菪碱2.5m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偏头痛治疗效果依据。方法:28例病者采用局麻药、地塞米松、维生素B12星状神经节阻滞法,注射前后测定脑光电血流图。结果:注射后脑供血情况有明显改善(占75%),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注射侧更为显著。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治疗偏头痛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液循环有关,尤其是对颈动脉系供血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与静-吸复合麻醉于开胸手术的临床效应与术后止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开胸手术60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2~3级,年龄35~60岁病人,采用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E组)30例;全麻诱导前先行T8~9或T7~8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证明无误入脊髓腔后注入15 g/L利多卡因3-5 mL;对照组(C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30例.两组全麻诱导相同.观察手术期及麻醉恢复期间血压、脉博等心血管反应,苏醒拔管及术后镇痛的效应.[结果]E组术中血压、心率比C组明显低(P< 0.05);术毕苏醒早期拔管率,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P< 0.01).[结论]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围术期心血管反应小,术后早期拔管事高,术后镇痛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安全,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纵隔肿瘤是纵隔内器官结构因胚胎发育过程异常或后天原因形成的肿物.儿童期恶性率高,生长迅速,由于小儿胸腔容量间隙小,症状易早出现.近年来,本院进行了15例小儿纵隔肿瘤切除术,发生围术期并发症6例.现将原因及其处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毅  魏训科  许东发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46-1747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安全性及对操作的影响。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SA级~级),A组56例,(静脉注射阿托品10mg、异丙酚2mg/kg,静脉麻醉)和B组56例(常规操作,局部喷利多卡因),记录各组操作前、操作中及操作后5min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是否完成,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检查过程中的反应及对操作的影响。结果:A组操作过程中心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压、血氧饱和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相比明显变化,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感觉、满意度均好于B组。结论:异丙酚在胃镜检查中,可增加病人的依从性,减少病人痛苦,尤其适合用于精神紧张、既往检查反应大患者。但需要专业麻醉师全程监护,苏醒、恢复时间较长,存在潜在的风险,影响了在门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X线造影对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的观察惠州市人民医院(516002)魏训科,叶进才连续硬膜外麻醉为我国目前主要的麻醉方法之一,但是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率较高。为探索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原因,我院对21例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病例,术华进行硬膜外腔造影,了解导管在...  相似文献   
8.
椎旁阻滞治疗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综合征最常见的一型.为了观察颈椎椎旁阻滞治疗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我们对80例根型颈椎病患者分别应用椎旁阻滞与硬膜外阻滞进行对比治疗,并对其疗效、副作用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效应与术后效果。方法:选择开胸手术60例,ASA 2-3级,年龄35~70岁病人,分为E、C二组,E组采用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30例;C组(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30例。两组全麻诱导相同。观察术期及恢复期的心血管反应,苏醒拔管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显示:E组术中心血管反应BP,HR比C组低(P<0.05): 术毕苏醒拔管率,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效果,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P<0.01)。结论: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围术期心血管反应小,术后早期拔管率高,术后镇痛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安全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肩周炎是中老年常见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我院1989年5月~12月采用神经阻滞、中西药合剂痛点注射加手法治疗肩周炎96例(105个肩),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96例,其中双肩9例,男49个肩,女5个肩,年龄34~75岁,平均52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20天。左肩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