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针对鼠疫防控出现的新特点,分析青海省海南州1958—2021年人间鼠疫流行状况,为制定更科学的鼠疫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中海南州的病例资料,应用Excel 2010与Arc-Map 10.2软件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州人间鼠疫疫情的年际变化与流行趋势、季节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鼠疫病例分型和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海南州在1958—2021年共发生人间鼠疫35起,报告病例127例(男性99例,女性28例),死亡39例,病死率为30.71%(39/127);民族以藏族居多,占总病例数的62.99%(80/127);职业分布以农、牧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5.83%(109/127);18~38岁青壮年最多。人间鼠疫在7~10月多发,其中7月为高发月份;海南州以共和县人间鼠疫最为严重,64年间共发生人间鼠疫30起92例;首发病例主要由剥(食)旱獭感染引起(23起),其次为剥狐狸皮(4起);病型以肺鼠疫为主,为100例(原发性93例,继发性7例);鼠疫病例在确诊早期死亡例数较多(在确诊后1~6d内死亡病例数占死亡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唐古拉地区蚤、蜱、虱种类分布及自然染疫状况。方法结合对该地区鼠疫疫源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体外寄生虫采集,对蚤、蜱、虱标本分类鉴定,将部分标本送实验室做鼠疫细菌学培养。结果发现该地区蚤、蜱、虱有40种(或亚种),隶属3目8科20属,其中蚤类5科17属36种,蜱类1科1属1种,吸虱2科2属3种(这些标本均保存在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13种喜马拉雅旱獭寄生蚤中自然感染鼠疫的蚤类有3种,即谢氏山蚤、斧形盖蚤、原双蚤指名亚种,亦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外寄生吸虱——古北拟颚虱中分离到鼠疫菌。结论加大该地区媒介昆虫生物学控制研究,为今后鼠疫防治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3.
应用解剖剥离和光学显微镜研究青海7种染疫蚤前胃形态结构,结果显示两块疫源地内蚤前胃结构相似,外部形态多样。前胃刺末端形态有钩形、吸管形、U字形、舌形、锥形、梭镖形、勺形、指形、刀形等。每刺两侧具有齿,刺齿的分布占刺全长4/5,3/4,1/3,1/2。刺基部形态有四棱形、三角形、长方形、漏斗形、矛形、五棱形、六棱形。人蚤刺粗大、长、骨化深,齿大,占刺长4/5。提示前胃刺形态结构特征可能在鼠疫传播媒介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疫菌毒力强,动物及人类感染鼠疫后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程短、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等特点,病人感染后抗体滴度变化有其特殊性。由于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很难将鼠疫病人转归过程中的鼠疫F1抗体滴度变化观察完整。为此,我们在2004年9月青海省乌兰县的鼠疫疫情处置中,对患者发病至治愈后3年内的鼠疫F1抗体滴度变化进行了追踪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三江源地区食肉动物和小型兽类的种类与分布。方法整理收藏动物标本,查阅资料,采用鼠夹法调查。结果在三江源地区有食肉动物和小型兽类4目11科27属51种。结论三江源地区喜马拉雅旱獭、根田鼠、小家鼠、长尾仓鼠、高原鼠兔、猫、犬、赤狐、沙狐、狼、艾鼬等广泛分布,其中喜马拉雅旱獭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为控制人间鼠疫发生和制订鼠疫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954-2006年间三江源地区鼠疫疫源地调查和鼠疫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三江源地区存在有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和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斧形盖蚤、谢氏山蚤、细钩黄鼠蚤、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为主要媒介.青海田鼠疫源地分布在称多县、珍秦乡.约9500 km2.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分布在13个县,约107 000 km2.截至2006年底,自6种啮齿类、6种食肉类、3种偶蹄类和9种媒介昆虫检出鼠疫菌450株.1960-2006年,发现鼠疫病人238例,死亡134例,人间鼠疫病例出现在每年的5-11月份,主要有3种病型,腺鼠疫占17.23%(41/238)、败血型鼠疫占16.81%(40/238)、肺鼠疫占61.34%(146/238),而其他型鼠疫占4.62%(11/238),但每次流行的首发病例仍以腺鼠疫为主.结论 鼠疫仍然是三江源地区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要做好鼠疫流行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完善各项防治措施,加强鼠疫科研,建立健全鼠疫疫情报告网络,减少人类鼠疫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它是通过媒介跳蚤传播,流行在啮齿动物中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久治县位于青藏高原青海藏南亚区,地貌以山地、谷地、山间盆地为主,属高原寒带气候,冷而湿润,以丘陵、草甸草原为主.  相似文献   
8.
鼠疫的根源来自野生啮齿动物,在某些啮齿类的种群及其它们的体外寄生物(蚤、蜱、虱等)与鼠疫菌以寄生链的方式长期循环于自然界。啮齿类动物的研究对于了解和掌握鼠疫等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及特点,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海幅员辽阔,有着独特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以野生动物资源特别丰富,为世人所关注和向往。俄国学者普尔热瓦尔斯基率领的中亚考察队,曾两度涉足青海(1879-1880;1883-1885),收集了包括啮齿类在内的标本和资料。继他之后,又有一些外国人进入青海,进行过类似活动。国内195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连续多年对青海…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青海省共和县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种类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夹夜法捕获小型兽类,捡取其体外寄生蚤,并将其制成玻片标本后依据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采集青海省共和县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785匹,隶属3科8属13种.结论 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 (Wagner,1883)]为青海省蚤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青海省格尔木地区鼠类空间生态分布.方法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4种不同生境内的鼠类群落进行研究.结果 在捕获的12种鼠类中高原鼠兔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0.5486),白尾松田鼠和高原松田鼠次之,分别为0.4930和0.4591,小毛足鼠、黄兔尾鼠、褐家鼠、根田鼠、小家鼠、三趾跳鼠、长耳跳鼠的生态位宽度最小(近似值为0).12种鼠类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为1,最小为0.结论 格尔木地区鼠类优势种间、非优势种间生态位宽度指数相差不大,生态位完全重叠的鼠种间具有较为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生态位不重叠的鼠种对自然资源利用存在明显差异,相互间不存在资源利用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