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1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尤其是胎龄小于34周者胃肠激素水平低下,往往不能耐受经口喂养而需要接受鼻胃管等非生理性的喂养途径。如何使这些早产儿尽快康复是近年来围产医学的研究热点。国内已有运用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方法对早产儿进行辅助喂养的报道,那么NNS对早产儿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有何影响?我们现将进行的一些探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尤其是胎龄小于34周者胃肠激素水平低下,往往不能耐受经口喂养而需要接受鼻胃管等非生理性的喂养途径.如何使这些早产儿尽快康复是近年来围产医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也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新生儿的自身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又受原发病的影响,早期诊断困难。而且,国内外对心衰的评价,缺乏金标准,诊断仍限于症状、体征判断,临床上难以准确把握治疗时机,易贻误病情。为提高对新生儿心力衰竭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本资料对39例心衰患儿的症状、体征变化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并应用1993年制订的新生儿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判断病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生三尖瓣反流(TR)的临床特征和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TR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左向右分流(分流直径≥2 mm)先心病伴TR和不伴TR各52例患儿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其临床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心腔内径大小、TR最大反流速度、瓣膜反流程度、肺动脉估测压力变化,分析与TR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TR组中宫内窘迫、娩出窒息、X线胸片显示心影饱满或增大、心胸比大于0.6、心力衰竭、缺氧心肌损害、二尖瓣反流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高(P<0.05),前5项因素使TR发生的危险分别增加了3.6、9.3、4.7、3.6、7.5倍.TR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右心房明显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52例中,轻度反流37例,中度10例,重度5例,平均反流速度(2.98±0.65)m/s.TR患儿同时存在房、室水平分流的肺动脉估测压>心室(包括导管)水平分流>心房水平分流(P<0.05).对同时存在房、室水平分流的肺动脉估测压,TR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发生TR时,表明已存在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左向右分流使容量负荷增加,肺动脉压升高是形成TR的主要因素,宫内窘迫、娩出窒息、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也是形成TR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山地区某小学6~12岁学龄儿童的夜间睡眠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5-11-12,随机整群抽取广东省中山市城区某小学6~12岁全部学生,共2012名学龄儿童,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发出调查问卷2012份,结果回收合格问卷1936份,回收率96.22%。6~12岁学龄儿童的夜间睡眠时间平时为(9.10±0.57)h,周末为(9.47±0.81)h,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16.437,P=0.000);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相差1岁分组,共6个年龄组)儿童平时的夜间睡眠时间逐渐减少,依次为9.28h、9.27h、9.04h、9.04h、8.96h、8.85h。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认为孩子睡眠时间足够、儿童的年龄、家庭人口数、有固定的睡眠时间、抚养人的睡眠时间、常常晚上看电视入睡、父亲文化教育程度等7个变量是影响儿童平时夜间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r=0.261,F=60.683,P=0.000)。结论6~12岁学龄儿童的年龄、家庭社会环境是其夜间睡眠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提高家长对儿童睡眠健康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脑CT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30例中、重度HIE患儿在生后7~9后、12~14天进行NBNA评分;生后7~10天行第一次CT检查,28~30天行第二次CT检查;异常者与早期干预,12月龄时应用《儿心0~4岁精神发育量表》测定发育商(DQ)进行评价。结果 (1)7~9天、12~14天NBNA〈35分者12月龄时精神发育异常率分别为23.33%、66.67%,而NBNA〉35分者均可达正常,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2)第1次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不一致,CT判断重于临床;第一次CT越重,重2次CT异常率赵高;第2次CT表现广泛低密度区和基底节病变者预后不良,脑瘫发生率分别为66.67%和100%。(3)生后12~14天NBNA评分与第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心律失常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病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产期发病占19例(86.36%),病因以缺氧为主(40.91%),其次为感染等。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病与围产期高危因素关系较大,减少缺氧及感染有助于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心力衰竭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5月住院的45例心衰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中症状典型15例,占33.33%,30例不典型患儿,动态观察中都有肺部音、肝脏大小变化。非特征性症状、体征较多见。早产儿肝肿大≥3cm比足月儿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早产儿呼吸暂停占35.71%。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组肺水肿63.16%、需呼吸机支持治疗36.84%,比其他疾病组(30.77%、7.69%)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45例中5例表现不典型,未及时抗心衰治疗,最后发生肺出血。结论新生儿心衰早期诊断困难,肝脏大小、肺部音变化,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吃奶减少、水肿或体重增加过多、周围灌注不良有参考价值。呼吸暂停、肝肿大程度轻是早产儿心衰的特点,先心病合并心衰时症状较重。改善预后的关键是早发现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追踪评价应用喉罩复苏的新生儿神经心理发育情况。方法对中山市博爱医院妇幼保健院2012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经过初步复苏后需要实施正压通气的新生儿共259例,随机分为喉罩组118例及面罩组141例。新生儿出院时建立高危儿随访档案,由高危儿随访中心专人负责随访。体格发育监测指标为身长、体重、头围,采用生长发育曲线图。神经运动评价:6月龄和12月龄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检测发育商(DQ)。结果①复苏的效果:喉罩组一次性成功置入116例(98.31%),置入时间为(7.5±2.1)s,无不良反应;喉罩组复苏成功率(98.31%)超过面罩组(8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喉罩组起效时间[(11.61±5.29)s vs.(32.34±19.02)s]和通气时间[(32.91±15.67)s vs.(74.52±35.65)s]均明显短于面罩组(t值分别为11.335、11.761,均P<0.001)。②随访率:随访到6个月为56.37%(146/259),随访到12个月为39.00%(101/259),其中早产儿占55.45%(56/101)。③脑瘫发生率:喉罩组为2.54%(3/118),面罩组为5.67%(8/1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喉罩组及面罩组6月龄和12月龄时5个能区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6月龄和12月龄时喉罩组平均发育商分别为(92.54±17.38)、(96.86±12.61),面罩组分别为(89.36±22.67)、(93.22±16.52),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相比面罩,喉罩的通气效果好,操作相对简便,对婴儿远期神经心理发育无不良影响,可作为新生儿复苏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了解早产儿学龄前的睡眠特点,为早产儿干预措施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根据自愿原则,自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从广州、中山、深圳3家医院病案系统筛选202名4~6岁儿童,其中早中期早产儿(胎龄<34周)40名、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周)56名、足月儿106名(胎龄≥37周).问卷包括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中文版.结果 相比于足月组,早中期早产组的夜间睡眠时间较短[(9.07±0.75)(9.33±0.59)h,β=-0.33],日均总睡眠时间较短[(10.39±0.86) (11.05±1.32)h,β=-0.70],睡眠持续得分较高[(4.60±1.57) (3.97±1.25)分,β=0.58],睡眠呼吸障碍得分较高[(3.78±1.27)(3.41±0.71)分,β=0.49];晚期早产组的异态睡眠得分较低[(8.40±1.65) (8.75±1.72)分,β=-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胎龄对学龄前儿童的日均总睡眠时间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6),胎龄越大的学龄前儿童日均总睡眠时间越长;胎龄对睡眠呼吸障碍得分有负向预测作用(β=-0.06),胎龄越大的学龄前儿童睡眠呼吸障碍问题越少.结论 早中期早产儿睡眠问题较多,主要为睡眠持续和睡眠呼吸障碍问题.应关注早中期早产儿的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