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休克治疗首先必须补足有效的循环血容量。对于有效循环血容量的估计,在休克治疗中十分重要。由于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入压的测定,在基层医院未能普及,而尿量的测定对估计血容量是否补足却简单实用,严重病例尤为需要。休克时肾髓质的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使肾皮质血流减少,同时由于儿茶酚胺的增高,使肾小球前动脉收缩,肾小球血流量减少,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大减,尿量减少。尿量不但能反映肾微血管的灌注量,临床上常把它作为内脏血流灌注的代表性指标。如心原性休克病人早期,每小时尿量少于25毫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焦作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转情况,掌握焦作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对全市589个病区村饮水现状和改水工程情况采用一村一表进行调查;每年随机抽取10个武陟县改水工程进行运行情况调查,每处工程采集1份末梢水水样测定水氟浓度;随机抽取5个病区村作为监测村,开展一般情况、8 ~ 12岁学生氟斑牙、25岁以上氟骨症病情监测;水样采集与保存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2006);水氟浓度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006)测定;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s法;临床和X线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 病区村改水率80.48%,受益人口达63.70万人;监测改水工程30个,全部正常运转,水氟含量合格工程25个,合格率为83.33%;监测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呈下降趋势,但只有1个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92,P<0.05);检出氟骨症病例40人,检出率为26.67%,均为轻度病例.结论 焦作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改水进度加快,要加强卫生与水利部门协作,保证病区改水工程建一处、合格一处;该市8 ~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下降不明显,应继续加强监测,关注病情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评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8—2011年焦作市碘盐监测结果,了解碘盐的质量及食用情况,探讨今后工作措施与策略。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及本市实际情况,焦作市对盐库和居民户两个层次进行监测。盐碘测定采用直接滴定法(WS/T 107-2006),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采用仲裁法(GB/T 13025.7)。结果盐库碘盐监测2008年批质量合格率为96.43%(27/28),其他年份批质量合格率均为100.00%,各年度样品合格率均为100.00%;居民户碘盐监测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逐年上升,非碘盐率逐年下降,居民食用碘盐质量逐年提高。结论卫生部门不再开展盐库(生产加工层次)监测,居民户碘盐质量把好源头关很关键,探讨建立碘盐监测工作模式,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焦作市2011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人间布病)流行因素,掌握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焦作市2011年常规疫情监测人间布病157例,分布在10个县(市、区),以3~6月份发病较高,发病多为男性青壮年,职业主要为农民,占发病总数的76.43%;感染途径呈多样性,感染与日常生活接触有关;发病到确诊平均间隔20天,57.32%的病例通过疾控中心门诊发现;发生聚集性病例的村庄有2个,重点人群血检1578人,琥红平板试验阳性率为6.52%。结论焦作市人间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男性青壮年发病较高与牲畜接触的频率相对较高有关。应进一步提高基层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广泛开展人间布病健康知识宣传;聚集性病例发生在贩卖、屠宰、养殖、皮毛加工比较集中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的村庄,重点人群监测对控制疫情发现病例非常必要;探索人间布病有效防控机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