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该院109例秋冬季小儿腹泻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补液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配以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可视为当前有效的治疗儿童秋冬腹泻的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88例AA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包括蒙脱石散及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中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可快速恢复失调的肠道菌群,缩短患儿病程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马张杰 《中外医疗》2013,(27):79-80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以及防控。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65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的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以及药物治疗,并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65例小儿手足病患儿经治疗后,体表丘疹、疱疹以及溃疡等症状3 d后均得到改善,食欲好转且患儿发热的症状治疗后2 d均恢复正常体温。4~7 d后皮肤水疱以及丘疹消失且未留色素;口腔溃疡7~10 d后治愈;经治疗后65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痊愈51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100%,无一例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感染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多见于学龄前的儿童,且该病对其的危害较大。因此,对住院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有效的临床诊治,并密切观察患儿疾病的演变,做好交接班工作,能够提升手足口病患儿治愈的机率,有效降低该病的病死率、致残率。与此同时,加大医院预检分诊以及相关防治工作,早发现、早隔离以及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对提升其预后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张杰  韦蓉  蒙丹华 《海南医学》2016,(15):2444-2446
目的:探讨腹泻儿童血清锌水平与腹泻病程、免疫水平的相关性,为有效控制儿童腹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接受治疗的330例腹泻儿童纳入研究。通过医院HIS系统查询400例健康儿童查体数据,比较腹泻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清锌和免疫蛋白含量。将3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64例和对照组166例,分别接受常规治疗联合锌制剂疗法和单纯常规疗法治疗2周,随访时间至少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锌、免疫蛋白含量、粪便性状复常时间、有效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健康儿童血锌为(101.75±9.33)μmol/L,明显高于腹泻儿童的(50.19±1.77)μmol/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蛋白含量方面,健康儿童IgA、IgM和IgG均明显高于腹泻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腹泻儿童进行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儿童的血锌为(96.75±8.59)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55±9.4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蛋白方面,观察组儿童治疗后的IgA、IgM和Ig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粪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为(6.8±2.1)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14±1.9)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6%和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和1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血清锌水平与其腹泻病程和免疫水平密切相关,锌制剂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儿童腹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先天梅毒临床分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新年  马张杰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4):506-506,545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梅毒临床分类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997~2004年86例新生儿先天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4年先天梅毒占住院总人数6·6%,后4年占住院总人数13·6%;有症状梅毒RPR滴度≥1∶857例,占83·8%,无症状梅毒RPR≤1∶416例,占88·9%;86例患儿中,母亲隐性梅毒70例,占81·4%;前4年父母为农民3例,占15·0%(3/20),后4年45例,占68·18%(45/66)。结论:新生儿先天梅毒临床分类与RPR效价有关,梅毒发病率逐年提高,有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