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对科主任立体考核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立体考核是对被考核者的素质和绩效进行综合考核,与上级、下级、同级、本人“四见面”,集体评议。运用要素评定法对被考核者进行定性定量考核,综合被考核者的全方位考核结果并将其反馈给被考核者形成共识的考核方法。医院对科主任进行考核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立体的、综合的考核任用、培养德才兼备的科主任是保障科室管理机制有序运转,实现科室各项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和效果评估。方法在2个街道的生活社区和社会单位及中小学随机抽取不同人群进行了行为危险因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监测调查,对目标人群开展了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并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干预后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有大幅度提高。行为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多数态度和行为有改善,但也有少数项目无明显变化。表明社区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的健康促进对慢性病预防是有效果的。在社区人群中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综合防治及健康促进对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的提高有明显效果,但态度和行为改善不如知识明显,由卫生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干预能够改变整个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是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状况及与性别、年龄等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3 992人进行成人MS患病及危险因素调查,测定血尿酸、血糖、血脂水平,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分析MS与慢性病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各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MS随年龄升高而升高。MS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相关。MS患病率为12.65%,其中男性患病率18.49%,女性患病率9.10%,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4,P<0.01)。MS发生率并与吸烟、饮酒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肥胖、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是MS危险因素。结论 MS与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等慢性病相关,而且与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有关。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体重,降低MS发生,从而控制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社区居民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社区≥15岁的1407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及空腹血糖等。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30.7%,男31.63%,女29.86%;其中≥35岁占35.4%,≥60岁为42.1%,且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不同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病率10.95%,男11.10%,女10.81%,不同年龄组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18岁人群体质指数(BMI)≥24的占31.3%,BMI≥28的为15.7%,男性多于女性。超重、肥胖和血糖增高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该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和体重超重率等较明显高于国内调查数据水平,且高血压基本知识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水平。方法 2012年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9个社区进行慢性病现况调查,调查年龄在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共3 960名,其中男性1 498名,女性2 462名。调查收集居民有关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的患病和治疗情况,对被调查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量和空腹血糖、血脂进行了测定。结果该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和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44.49%、65.62%、62.59%、39.12%,糖尿病分别为15.26%、77.46%、62.60%、39.40%,血脂异常分别为45.03%、32.59%、14.30%、9.09%。各种慢性病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高,男性50岁以前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但在50岁后女性患病率快速上升,60岁以后甚至超过男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高龄、腹型肥胖等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常见慢性病患病率高,且有上升趋势,疾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待提高。控制慢性病发病、加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及提升治疗效果,是当前慢性病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学生各类伤害行为的流行现状、伤害相关行为特征,为卫生、教育部门制定影响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预防政策、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北京市石景山区3所初中、3所高中共12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初高中学生各类伤害,伤害相关行为报告率及其差异,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伤害发生率为15.0%,男生15.4%,女生14.7%。伤害类型:依次为扭伤、跌坠伤、骨折、关节脱臼、烧烫伤、硬物击伤、锐器伤、犬咬伤。伤害发生地点依次为,学校其他部位、家中、学校体育场馆、校外体育场馆、公路、街道、车站等交通场所。伤害危险倾向行为方面,不遵守交通规则,去没有安全措施的地方游泳、滑冰等,男生高于女生,有统计学意义。有部分学生经常受到侮辱觉得上学没有安全感。不良情绪方面,因学习压力而心情不愉快报告率22.0%。个别学生感到孤独、伤心绝望并有自杀倾向。结论伤害是影响青少年健康主要因素,是青少年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中学生伤害及伤害相关行为现状较为严重,应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石景山区民工子弟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民工子弟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民工子弟学校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石景山区2所民工子弟学校三~六年级学生进行0.5a的健康干预,对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多数项目干预前、后差异显著。结论在民工子弟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应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文惠  史平  马兰艳  任福秀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44-746,755
目的评价在小学生中开展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两所农名工子弟学校作为干预对象,通过每周开设健康课、开展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绘画、板报比赛,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和设立报栏、健康知识角等多种形式进行卫生知识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前后农民工子弟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卫生知识知、信、行的变化,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小学生预防龋齿、沙眼、近视及肥胖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61.4%、23.6%、54.7%、48.6%,干预后分别上升为90.4%、81.4%、93.8%、90.9%,对照普通小学分别为76.5%、33.8%、86.2%、75.2%,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干预前学生按时接种疫苗率、拥有自己毛巾、希望得到健康指导的比例分别为38.4%、54.5%、85.9%,干预后分别上升为90.7%、86.3%、96.7%,对照普通小学分别为79.1%、94.3%、94.5%,部分知识掌握程度超过当地普通小学,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明显提高,性别对健康教育效果有影响。结论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护理特需服务质量满意度的稳定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护理特需服务质量满意度的稳定性分析与研究马兰艳林立刘春华为了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我院从1993年开始在儿科、妇产科病房分别设立了家庭化病房、温馨病房、爱心小屋等不同称呼的服务床位,并配备相应的服务设备,家属可以陪伴病人,以改善病人的住院环境与条件,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企业职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状况,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供依据。方法在首钢24个单位中抽取5000名在职职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职工4715人,调查对象5种慢性病的总体患病率为30.1%,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分别为13.4%和13.1%。男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血脂异常在≤34岁组患病率较高,心肌梗死在50岁-组患病率较高,管理岗位职工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者和超量饮酒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较高,超重者血脂异常患病率高,食油量大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较高,高盐饮食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工中普遍存在着行为、饮食习惯等不良因素,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开展健康教育等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