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1.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如果一年内频繁发作,则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我们于1998年试用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8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74例均符合1987年4月于成都全国小地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标准。按就诊次序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OS)。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休息,多饮水,发热者降温,严重者加用抗生素)。治疗组另加转移因子1个疗程,共3个月。第一个月每周2次,每次2ml;第二个月每周1次.每次2ml;第…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患,可见于各年龄组。1996年我们在哮喘门诊应用必可酮气雾剂吸入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3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7岁~40岁,平均年龄25.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1993年提出的诊断标准,病程最长者达20余年,最短1年,仍常有喘息发作,现改为吸入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bition factor,MI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对症及重要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如病情需要可使用呼吸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万U/kg+生理盐水20 ml,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持续1 h,2次/d。两组均治疗5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CD11b及MIF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5 d后CD11b与MIF对照组分别为(4 607.00±899.01)道尔顿、(412.43±55.72)μg/L,治疗组分别为(3 860.93±1 128.88)道尔顿、(316.10±73.72)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阻断病情进一步恶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腹泻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病,既往多以补液或抗生素治疗,病程较长,且疗效欠佳。我院于1996年1月~11月应用整肠生治疗婴儿腹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小40天,最大2一岁;1岁以内20例,1~2岁32例,2岁以上8例;发病最短的1天,最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中心(PICU)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45例脓毒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45例患儿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分为2组。结果发现36例脓毒症患儿细菌学检测结果阳性,109例脓毒症患儿未证实有细菌学阳性。细菌所致脓毒症(细菌学检测结果阳性)患儿血WBC、CRP、PCT明显高于细菌学检测结果阴性脓毒症组(P〈0.05),非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组CK-MB高于细菌所致脓毒症组(P〈0.05);两组患儿的血清游离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学检测结果阳性脓毒症组患儿的血WBC、CRP、PCT明显高于细菌学检测结果阴性脓毒症组,细菌学检测结果阴性的脓毒症组CK-MB、α-HBD明显高于细菌学检测结果阳性脓毒症组,两组患儿血清游离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对于脓毒症患儿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识别脓毒症,特别是早期识别脓毒性休克,积极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液体复苏,有效地控制感染等综合性治疗措施,并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评估、处理、再评估、再处理,对提高脓毒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IL-6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LU-Mltest半自动定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0例未患脓毒症患儿和60例脓毒症患儿有效治疗前后血清PCT含量、IL-6含量及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变化和WBC计数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CT、IL-6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比较显示,脓毒症组PCT、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脓毒症组患儿体温变化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WBC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进展,PCT、IL-6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PCT和IL-6含量检测对患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患儿外周血清中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惠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并选取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脓毒症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常规治疗组则只按照脓毒症常规疗法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儿入院时(基线)、药物干预3d后外周血血清NO、iNOS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分析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治疗的作用,并对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分层研究。结果:对照组NO均值为(8.63±2.15)umol/L,iNOS为(30.96±15.26)U/mL;脓毒症组入院时NO均值为(86.13±28.75)umol/L,iNOS为(10.76±4.28)U/mL;严重脓毒症组入院时NO均值为(101.89±35.83)umol/L,iNOS为(8.35±3.40)U/mL;脓毒性休克组入院时NO均值为(126.86±63.72)umol/L,iNOS为(7.08±2.32)U/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比较,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NO水平降低优于常规治疗组,iNOS上升水平也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经乌司他丁干预3d,脓毒症患儿外周NO水平明显下降,而iNOS水平有所上升。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特别是一般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可以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有助于控制炎症,值得临床早期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胃肠神经官能症在所有器官神经官能症中,发病率极高,多见于青壮年。近年来,我们应用吗丁啉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40例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10岁~50岁,程程2~15年。均有不同程度呕吐、嗳气、厌食、腹胀。全部病例采用x线、内镜、腹部“B”超,胃液分析,粪便化验等检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