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根据医院介入手术临床应用需求,研制一种抽拉式介入手术性腺防护装置。方法:通过对环绕式双层结构的可弯曲式放射防护材料收纳器和三段式放射防护材料等进行技术设计,实现患者盆部性腺的环绕式防护。结果:该装置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可在不透X射线的防护状态和透X射线的可视状态之间方便地进行切换,并符合介入手术的无菌要求。结论:抽拉式介入手术性腺防护装置在保证临床介入手术效果的同时,解决了患者性腺防护的难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右侧桡动脉途径(RTA)和经左侧桡动脉途径(LTA)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术者身体各部位的剂量当量。方法接受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的患者164例,其中LTA组22例、RTA组142例,记录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剂量—面积乘积( DAP)及术者身体各部位的剂量当量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球管辐射总剂量及D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LTA组左侧颞部、铅衣外、左腕关节剂量当量均高于RTA组相应部位(P均<0.05),其他各部位剂量当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左颞部剂量当量均远高于右颞部(P均<0.05)。结论与RTA相比,LTA的前倾体位使术者在PCI治疗中身体左侧接受更高剂量的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PCI术后口服西洛他唑、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筛选成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75例)和试验组(75例)。对照组至少于术后当日开始接受标准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联抗血小板治疗,试验组亦至少于术后当日开始接受西洛他唑、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出血情况,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药物抑制率。结果对照组、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7%(5/75)和4.0%(3/7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出血率分别为10.6%(8/75)和14。67%(11/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461);两组术后6个月再次检测血栓弹力图,试验组结果更为理想,其MA值较对照组偏低,AA%、ADP%较对照组偏高,两组MA值、AA%、A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CI术后口服西洛他唑、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出血事件且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活性,提示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发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MI的132例患者按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91例)和非糖尿病组(41例),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非冠心病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析对比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HbA1c和血脂异常的特点。结果:对照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在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并发血脂异常、并发高血压比例上均无统计学意义。非糖尿病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显著高于对照组,但HbA1c(%)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糖尿病组患者的FPG和HbA1c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但糖尿病组患者TG和LDL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低HDL-C是二组患者检出率最高的血脂异常。结论:并发糖尿病的AMI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存在更明显的脂代谢异常,应重视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的检测和降糖、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临床确诊AMI的135例患者分为中青年组(年龄35~59岁,59例)、老年组(年龄60~ 74岁,29例)和高龄老年组(年龄75 ~ 87岁,47例);分析各组患者冠心病(CHD)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冠心病危险因素中,中青年组吸烟史和CHD阳性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高龄老年组,而高龄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血脂谱分析显示中青年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载脂蛋白B(Apo B)均显著高于高龄老年组患者(P<0.05).3组AMI患者检出率最高的血脂异常为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中青年组单支病变(23.7%)显著多于高龄老年组(4.2%).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Gensini积分比较,高龄老年组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和老年组.结论 高脂血症是各年龄组AMI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特别是HDL-C降低.应重视冠心病患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血脂检测和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第二炮兵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冠心病患者1421例,均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根据CTA结果,将至少1处病变血管直径狭窄率≥70%定为狭窄组(n=626),其余为对照组(n=79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冠心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中下肢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为44.05%(626/1421)。两组性别、收缩压、三酰甘油、心肌梗死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OR=1.337。95%CI1.039~1.721,P=0.024)、收缩压(OR=1.014,95%CI1.009~1.020,P=0.000)、三酰甘油(OR:1.190,95%CI1.055~1.341,P:0.005)、心肌梗死病史(OR=1.463,95%CI1.088~1.966,P=0.012)均为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狭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狭窄发病与多种独立危险因素有关.采取相应措施可降低冠心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狭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时推注对比剂导致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冠状动脉造影时推注对比剂导致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予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呈长段狭窄,狭窄率约为80%,其远段可见次全闭塞。在头位造影时发现RCA近段管腔外出现条带状对比剂滞留,考虑出现RCA近段C型夹层。在临时起搏保护下迅速采用支架覆盖技术,充分覆盖RCA近段、远段病变及夹层部位。术后超声提示右冠状动脉窦及主动脉根部未见异常,患者住院12 d后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PCI中推注对比剂可能会导致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采用支架覆盖技术可有效限制夹层的延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明确诊断为ACS的138例绝经后女性住院患者与259例男性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①绝经后女性ACS患者发病年龄大[(62.75±8.62)岁比(56.29±10.20)岁],发病到就诊时间长[(132.30±39.56)h比(105.96±42.01)h],出现典型胸痛症状者较少(女性68.84%,男性81.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②绝经后女性ACS患者易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女性组分别为44.93%、78.99%;男性组分别为22.01%、6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③绝经后女性ACS患者选择手术治疗(PCI或CABG)者少于男性组(53.62%比66.02%).造影提示女性组重度或闭塞病变较男性组发生率高(54.05%比45.03%),多支病变较男性组发生率高(78.38%比60.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ACS患者发病症状不典型,冠脉病变较重,其范围及严重程度与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积极诊治率低,需加强对绝经后女性ACS患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与心功能不全和GRACE评分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STEMI住院的患者244例,收集其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资料并进行GRACE危险评分。根据入院随机血糖水平分为3组:Ⅰ组(血糖7 mmol/L,n=102);Ⅱ组(7 mmol/L≤血糖11 mmol/L,n=102),Ⅲ组(血糖≥11 mmol/L,n=40)。分析其入院随机血糖水平和心功能不全、GRACE危险评分的关系。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患者随着血糖水平升高,女性患者(5.9%vs.17.6%vs.25.0%,P0.05)及糖尿病患者(8.9%vs.33.3%vs.95.0%,P0.05)比例增加。Ⅰ组患者心功能不全比例少于Ⅱ组及Ⅲ组(15.7%vs.23.5%vs.25.0%,P0.05);GRACE评分值低于Ⅱ组及Ⅲ组及Ⅱ组[(148.7±33.1)vs.(160.0±37.6)vs.(171.5±41.2),P0.05],而Ⅱ组及Ⅲ组心功能不全患者比例及GRAC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入院即刻血糖水平与GRACE危险性评分(r=0.77,P=0.009)和心功能不全(tau_b=0.248,P0.0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STEMI患者入院应激性血糖水平升高与住院心力衰竭和GRACE评分密切相关。无论是糖尿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大于7 mmol/L时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老年后循环血流异常的多普勒超声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评估后循环血流异常的类型、病变部位及产生原因。方法对375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颅内外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老年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CWD)评估后循环血流异常。结果375例患者共检测1875支后循环动脉,其中776支动脉血流异常:分别为狭窄血流(73支)、无血流(44支)、低流速低搏动(48支)、低流速高搏动(38支)、代偿血流(472支)和窃血频谱(101支)。狭窄血流和无血流均在病变部位直接检出,其他4种类型血流异常则是出现在病变部位近端或远端动脉的间接血流改变。结论采用TCD和CWD评估后循环血流异常,可为临床寻找后循环缺血的原因和更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