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为儿童肥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所学校肥胖儿童82名及其相应对照组82名进行配对研究,对肥胖儿童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定、生活指标检测和1学年的健康教育,并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进行1学年的生活质量干预。结果肥胖儿童干预前后比较,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干预后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扬州市不同体质量学生饮食行为和家庭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解扬州市学生体质状况,加强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监督和指导.方法 以现场测量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扬州市4所中小学校的1080名学生的体质量状况、饮食行为和574对学生家庭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超重和肥胖的学生都具有进餐速度快、常吃高能食品、有暴饮暴食、挑食行为和零食行为等特点.超重和肥胖学生家长的生活饮食行为的相关因素,有别于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和肥胖学生的家长喜欢吃动物性脂肪(肥肉);低体质量学生的家长饮酒史长,体育锻炼多.学生家长的超重率20.03%,肥胖率12.72%,合计32.75%,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子女的肥胖率在不同体质状态的家长中无明显的差别,但学生的超重率在各组间的差异呈现数值特点;肥胖组18.31%>超重组13.68%>正常组12.25%.  相似文献   
3.
扬州市中小学生肥胖和饮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扬州市中小学生肥胖和饮食行为,为预防中小学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扬州市4所中小学校的1 080名学生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以问卷的形式对该人群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学生肥胖率为9.44%,城市为10.92%,农村为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16.99%和14.16%。超重和肥胖的学生都具有进餐速度快和常吃高能量食品的习惯;超重学生有暴饮暴食和喜欢吃甜食的行为特点,低年龄组表现明显。结论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注重家庭环境,有利于中小学生肥胖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超重学生的行为和脑力工作能力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重(含肥胖)与A型行为及脑力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现场测量扬州市442名中小学生的身高和体质量,并以身高标准体质量指标判定超重和肥胖。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该群体的A型行为倾向、学习等级、学习时间、学习自主性和脑力工作能力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A型行为特征及其TH倾向。超重组与正常体质量组无明显差别。CH倾向。男生超重组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学习时间,女性超重组少于正常体质量组。脑力工作能力的3个指标(阅读数、错误数和.IMC)。女性超重组均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等级方面两组均无明显的区别。结论 A型行为中的CH因子与超重有一定的关联。超重学生无明显的学习落后。女性超重学生脑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特点,学习状态下。表现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相对较低。内抑制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仪征市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基线情况、动态特征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仪征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信息平台和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挑选全市城乡29所中小学校作为监测学校,严格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及时对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1年导致该市中小学生缺课的主要病因分别为感冒(77.26%)、原因不明疾病(3.88%)、胃肠道疾病(2.67%)、风疹(1.66%)、水痘(1.51%),3、4、9、12月份为缺课高峰。结论普及各类学生常见病的防治知识,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措施是提高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降低因病缺课发生频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江苏省高中生性行为及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状,为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南京、苏州、扬州、徐州、盐城5个城市的17 911名高中生,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 江苏省高中生性行为的报告率为3.8%,男生(6.4%)显著高于女生(1.5%);职业高中学生性行为的报告率(6.2%)高于普通高中学生(2.9%)和重点高中学生(2.2%);重组家庭学生边缘性行为报告率较高(7.1%);女生被迫发生过性行为的报告率(31.4%)高于男生(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1).学生对艾滋病病原体的知晓率为66.4%,男生(68.0%)高于女生(64.9%),重点高中学生(84.3%)高于普通高中(74.7%)和职业高中学生(42.3%).结论 对高中生进行科学的、适宜的性行为和艾滋病预防教育非常必要,要针对不同的人群特别是职业高中学生和重组家庭学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扬州市1986~1994年中小学生视力监测分析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周红霞,陶佩生,赵霞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探讨中小学生近视眼的发病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近视眼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制定了1986~1994年期间中小学生视力监测方案,现将监测结...  相似文献   
8.
体育锻炼能促进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人们对这一认识是一致的,而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则看法不一。为此,我们于1991年3月对扬州市体育学校学生进行了身高、体重、胸围、智力的测试,并与普通中学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为儿童肥胖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所学校吧胖儿童82名及其相应对照组进行配对研究,对肥胖儿童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生活指标检测和1学年的健康教育及生活质量的干预。结果干预前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除了亲子关系、活动机会性、生活便利性3个维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以外,在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均有差异(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差异显著(P〈0.01),肥胖儿童低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干预前后比较,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躯体感受、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共10个维度差异显著(P〈0.01),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后高于干预前。干预后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比较,同伴关系、自我概念、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运动能力、其他以及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总体评分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平台,采取综合措施,对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如何控制营养过剩和相对营养不足,是目前青少年卫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营养过剩所致的青少年肥胖发生率逐年升高,其与成人期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增加密切相关,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29和6.55。营养不足不仅影响青少年体质的正常生长,而且对知识获得过程中的学习状态也有不利的影响。我们本次就扬州地区青少年体质量现状和饮食行为进行调查,旨在为该地区青少年体质健康,以及肥胖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