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确定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和工作强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题讨论建立备选指标库;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进行现场调查,测定各具体服务内容的工作时间及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精神压力3项工作强度,计算工作强度调整系数,对工作时间进行调整。结果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包括10项服务项目、28项服务类别、112项服务内容和365条工作步骤。工作强度最大的为终止妊娠(23.1分),其次是精神疾病患者上门访视(21.9分)、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处理(21.8分),较轻的为空气紫外线消毒(12.1分)、冷链登记管理(13.3分)、出版宣传栏(13.5分)。调整后技术性较强、压力或风险较大的项目工作时间增多。结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可作为制定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基础和依据,对不同部门均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专题讨论建立备选指标库,然后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进行现场调查,采用“作业成本法”测定各项目服务时间,并借鉴“以资源投入为基础的相对价值量表”测定工作强度,修正工作时间。按照一定的人力成本价格可将工作时间转换为人力成本,与试剂耗材成本及运营管理成本相加,计算总成本、人均成本和单位成本;最后,依据国家服务规范中的标准,预测2015年经费。结果 确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包括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8项服务类别、112项服务内容、365条工作步骤;调查的60家社康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间累计856 141.9 h,总成本至少7 132.2万元,人均成本至少67.5元/(人·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配比例为预防接种25.9%、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20.4%。结论 本研究得出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可为政府经费投入和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算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成本,为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经费预算及强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专题讨论建立备选指标库;经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标准项目内容及工作步骤;随机抽取6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进行现场调查,测定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工作时间、2013年服务量等。结果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包括3大类别,18项服务内容及54条工作步骤。60家社康中心2013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调整工作时间合计174 664.9 h。按调查社康中心、全市社康中心、基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当年的在编人员平均收入水平和专家建议人力成本价格得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总成本分别为1 447.5万元、1 465.0万元、1 639.7万元和1 878.9万元;人均成本分别为13.7、13.9、15.5和17.8元/人年;规范管理1名高血压患者的单位成本分别为370.2~480.6元/人年;规范管理1名糖尿病患者的单位成本为372.1~483.0元/人年。预测2015年深圳市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若要达到国家规范标准中档目标,所需人均成本为28.3~36.7元/人年,若要完全达到国家标准目标至少需45.1元/人年。结论政府需加大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经费投入,以保证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算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分配比例。方法 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内容及工作步骤;随机抽取60家社康中心现场调查2013年各项目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由工作强度调整系数对时间进行调整,计算各项目的工作量及比例。结果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分配比例依次为:预防接种(25.9%),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20.4%),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2.9%),孕产妇健康管理(11.0%),老年人健康管理(9.6%),儿童健康管理(9.2%),健康教育(4.6%),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3.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2.1%),社区康复服务(1.1%)。结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分配比例可为政府经费预算和分配机制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可以作为社区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考核与拨付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客观反映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社区卫生机构绩效评估组利用"服务金三角模型"分析了2010年度社区健康服务整体管理评估的结果。结论是深圳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策略多样化极大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服务队伍的专业化逐步适应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服务组织的规范化有效提高了社区健康服务质量与安全,社区居民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建议坚持社区卫生机构的院办院管,健全管理架构,加强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以建立家庭医生责任制和规范全科医学临床技能训练为手段,积极培育行业组织和推动居民健康卡工程,继续提高社区居民的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深圳新型社区首诊制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病人满意度调查,了解不同社区、不同人群的病人满意度,评估社区首诊制与病人满意度的相关性,从而评价社区首诊制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选定深圳市范围内6个街道,共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本地化"的国际标准化满意度调查问卷(EUROPEP),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1 765例).结果劳务工社区病人总满意度、沟通满意度、技术满意度和组织满意度与非劳务工社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劳务工病人的总满意度和组织满意度与非劳务工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历转诊与未经历转诊的病人在"给你提供有关预防疾病的服务"、"告诉你做好转诊上级医院的准备"两个问题方面的非常满意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首诊制的实施加剧了病人对服务组织方面的不满,应改善社区医生服务的组织安排和调整社区首诊制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路径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以社区为载体、家庭为单位、个人为目标,以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协调、可及性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是改变医生坐诊模式,和谐医患关系,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家庭医生责任制绝非社区卫生服务的翻版以及简单的合同式约束,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首届全科医学临床技能比赛采用了急症照护模拟人(ECS),对10支参赛队共30位全科医学团队成员进行急诊综合病例模拟考核。总平均分为61.3±11.9,一般处理得分33.0±6.9,得分率为66%(33/50);心肺复苏得分23.2±7.2,得分率为57.5%(23/40);团队协作得分最低,平均分为5.0±1.1,得分率为50.0%(5/10)。表明应重视全科医生临床急救综合能力、现场应变、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有607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由医院作为法人机构举办,这些社康中心与一级医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一起,构成本市“社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测算深圳市社康中心开展的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基础上预测下一年度所需经费。 方法 通过特尔斐专家咨询法界定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流程及标准;然后从深圳市全部社康中心中随机抽取60家社康中心,对其中负责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测定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以此为基础建立方程模型来预测2015年所需经费。 结果 调查社康中心提供不同服务项目差异较大,部分服务开展情况已达到国家标准(如预防接种率达98%以上),部分服务达标率较低(如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为15.0%,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规范管理率为32.9%)。不同服务对象单位成本亦存在较大不同,按照不同管理目标(高、中、低)及调查社康中心在编人员平均收入75.3元/h为人力成本价格,预测2015年深圳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总额及人均成本为:高16.4亿元,人均109.4元/人年;中14.2亿元,人均94.6元/人年;低9.7亿元,人均64.8元/人年。 结论 目前深圳市开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经费补偿不足的问题,所需经费远超现行45元/人年标准;要达到中等目标要求,2015年经费至少为95.0元/人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