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不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叶酸利用能力对胎儿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妇产科建档的53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在首次产检时采集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甲蛋氨酸合成还原酶(MTRR) A66G和5,10-亚甲基四氢叶还原酶(MTHFR) C677T、A1298C的基因分型判断叶酸利用能力,比较MTRRA66G、MTHFRC677T、A1298C不同基因型血清Hcy水平。并根据叶酸利用能力分为A组(未发现风险+低风险)及B组(中度风险+高度风险),A组给予叶酸400μg/d,B组给予叶酸800μg/d,给药至孕3个月,孕中期及孕晚期根据Hcy值调整叶酸用量,记录两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及产后42 d血清Hcy水平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结果 MTRR的A66G基因分型主要为AA、AG;MTHFR的C677T基因分型主要为CT、TT;MTHFR的A1298C基因分型主要为AA、AC。A66G中AA分型Hcy水平高于AG+GG;C677T中TT分型Hcy水平高于CT+CC;A1298C中AA分型Hcy水平高... 更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海口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提出针对性的防制建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集的2014—2019年海口市4个区所有二级以上具临床诊断能力医疗机构报备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 2014—2019年海口市4区新生儿出生总数为188 186名,2014年25 587名,2015为28 145名,2016年为29 206名,2017年为32 428名,2018年为34 554名,2019年为38 266名,新生儿出生人数逐年上升。生儿缺陷共1 985例,年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55‰。2014—2019分别为11.73‰、11.19‰、10.51‰、10.64‰、10.59‰、9.20‰,整体呈下降趋势。城市新生儿缺陷发生率(11.39‰)高于乡镇(9.61‰),男婴(13.22‰)高于女婴(1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产妇年龄不同所分娩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出生缺陷类别前10位病种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裂或腭裂、多指(趾)或并指(趾)、外耳道畸形、马蹄内翻足、先天性脑积水、唐氏综合症、小耳(不包括无耳)、肢体短缩、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占全部出生缺陷的83.13%。结论 海口市近来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发生率仍较高,应从积极治理环境、加强健康教育、加强病因研究、提升医疗机构诊断水平及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降低海口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患者30岁。孕1产0。自孕第28周起自觉乏力、胃纳差、低热、腰骶部持续性酸痛,尤以晚间睡觉平卧时症状明显。于1995年2月21日因停经39周腹部阵痛伴阴道出血1小时入院。查体;体温37.5℃,心率10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8kPa。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触诊不满意。专科检查:宫高34 m,腹围104 m,先露头,宫口未开。B超提示为足月妊娠,无异常所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9.8×10~9/L,中性 0.87,嗜酸性0.06,淋巴细胞绝对值 0.6×10~9/L。血沉52mm/1h,血红蛋白87g/L,血小板100×10~9/L。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HBsAg)1:32( )。于2月23日上午产钳助娩1…  相似文献   
4.
背景和目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相对少见。本文收集了66例中枢血管母细胞瘤,总结其病理特征及与临床的联系。方法对66例中枢血管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其诊断均经病理证实,临床资料来自病历。结果66例中男42例,女24例,男女=1.751。年龄2岁~80岁,平均年龄40.58岁。肿瘤单发者56例,多发者10例。肿瘤位于小脑者37例,脊髓13例,脑干12例,鞍区3例,桥小脑角3例,侧脑室与脑室交界1例。其中3例多发肿瘤位于上述两个不同部位。免疫组化显示肿瘤间质细胞阳性率为Vim5/5,EMA2/17(弱 ),CK0/3,NSE10/12,EGFR0/4,InhibinA5/9,melanA3/5,GFAP3/15,CD340/13(血管全部着色)。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为相对少见肿瘤,组织起源不确定。因没有相对特异的标记物,与其它形态学相似的肿瘤鉴别可借助一系列免疫组织化学组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易感因素,为降低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肺结核患者的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及病原学分布特点等。结果 1 304例肺结核患者中有7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06%,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占66.06%。103份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89株,检出率为86.41%;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32.58%),革兰阳性菌9株(10.11%),真菌感染51例(57.30%)。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60岁及使用其他抗生素是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发生于下呼吸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医院感染的发生与高龄、使用其他抗生素有关,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高危人群潜伏结核感染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结核菌暴露程度将与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纳入高危组,无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的健康人群纳入低危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采用ELISPOT的方法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果 高危组的IG-RA阳性率为24.4%(11/45),高于低危组的4.5%(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7,P=0.018).高危组中医务人员的IGRA阳性率为24.1%(7/29),与结核患者家属的25%(4/16)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30岁(OR=21.250,95%CI=0.005~195.804)和结核菌暴露时间≥3年(OR=6.429,95% CI=1.201~34.407)为高危人群LTBI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 结核菌感染高危人群的LTBI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人群,并且与年龄和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应加强LTBI的早期筛查;医务人员与结核患者家属的LTBI发生率相当,应建立系统的医务人员结核感染和患病筛查制度,改善防护设施,加强监督管理,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糖酵解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终浓度0、5、10、20和30 mmol/L)作用于K562细胞,分别培养24、48和72 h,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应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出合适的二甲双胍处理浓度(终浓度0、10、20和30 mmol/L)及最佳作用时间(48 h)进行后续实验。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葡萄糖和乳酸试剂盒检测葡萄糖消耗和乳酸分泌,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升高,K562细胞皱缩、密度减小、死亡增多;二甲双胍抑制K562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r=0. 92),72 h时30 mmol/L组细胞相对存活率低至19. 84%。二甲双胍处理K562细胞48 h,0、10、20、30 mmol/L组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5. 14%、12. 19%、26. 29%和35. 5%。与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处理的K562细胞呈现葡萄糖消耗和乳酸分泌均明显减少(P 0. 05),且呈剂量依赖性(分别为r=0. 94,r=0. 93)。二甲双胍抑制K562细胞糖酵解相关基因GLUT1、LDHA、ALDOA、PDK1、PGK1基因的表达(P 0. 05),且随着二甲双胍浓度升高,基因表达量减少,呈剂量依赖性(分别为r=0. 83,r=0. 80,r=0. 72,r=0. 76,r=0. 73)。二甲双胍抑制K562细胞P-Akt、P-S6、GLUT1、LDHA蛋白的表达(P 0. 05),呈剂量依赖性(分别为r=0. 80,r=0. 92,r=0. 83,r=0. 92)。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抑制糖酵解能量代谢,抑制K562细胞生长和增殖,促进K562细胞凋亡,PI3K/Akt/m TOR通路可能是二甲双胍作用K562细胞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105例登革热病人合并心肌损害进行临床分析以辅助诊治。方法对2007年8月至10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登革热住院患者105例合并心肌损害者的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流行的登革热病人心脏损害较普遍,占84.0%,心肌损害程度轻,均治愈出院。结论登革热病毒致心肌损害较普遍,有必要将心肌酶谱及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以辅助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07年广东省珠海市登革热病例进行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8~10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珠海市的125例登革热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以20~39岁年龄组最多,发病高峰在9月上旬,主要爆发点1个,共有病例75例,占全部病例的60.0%。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0%)、头痛(56.0%)、头晕(91.2%)、全身肌痛(63.2%)、疲乏(74.4%)、食欲减退(73.6%)、皮疹(68.8%)。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分别占94.4%和93.6%,肝功能和心脏损害较明显。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此次流行主要为登革1型病毒。结论珠海市2007年流行的DF为登革1型病毒所致,病例符合典型DF的临床表现。经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复元解毒汤"对艾滋病患者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艾滋病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以及治疗3、6、9、12个月末CD4+T淋巴细胞数、肝功能,中医症状。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显示两组患者观察时间点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AIL下降程度,以及中医症状评分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AIL下降,中医症状评分下降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复方能够提高艾滋病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轻患者HARRT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