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不同透析方式对透析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悦霞  郭晶 《护理与康复》2003,2(6):364-365
透析高血压(hypertension in dialysis)是透析病人长期存活的主要威胁之一。目前人们对透析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许多学者分别从水钠平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细胞内游离钙、交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探索防治透析高血压的对策。本文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 HDF)、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 HF)3种不同透析方法对高血压的影响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来源:1997年6月~1998年9月本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60岁)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老年T2DM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确诊的228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分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合并组,98例)和未合并心脑血管病组(未合并组,130例)。采用调查表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老年T2DM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 228例T2DM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98%(98/2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升高(OR=1.355,95%CI:1.012~1.698)、喜欢咸食(OR=4.618,95%CI:3.064~6.172)、饮食控制较差(OR=4.402,95%CI:3.114~5.689)、缺乏运动(OR=3.480,95%CI:2.414~4.546)和血糖控制较差(OR=6.007,95%CI:4.253~7.762)为老年T2DM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OR=0.780,95%CI:0.570~0.989)为保护因素。结论老年T2DM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预防和管理措施,降低老年T2DM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透析器首用综合征 (FUS)是血液透析过程中与使用新透析器有关的并发症 ,轻者感到不适 ,重者可危及生命 ,需停止透析。为了降低FUS的发生率 ,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 1996年— 1997年发生的FU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提出改进护理方法 ,使FUS发生率由 1.0 5 %下降至 0 .2 6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 1998年 8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透析治疗 18410例次 ,使用 45 6 7只新透析器。凡符合FUSA型 (过敏反应型 )和B型 (非特异性FUS)诊断标准[1:73] 者 ,均记录发生时间、症状、透析膜类型、治疗经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血液透析再循环的影响因素,对50例次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再循环率(R)测定。结果:股静脉插管组与内瘘穿刺组无差异(P>0.05)。而内瘘穿刺组中,在动静脉压力相近时,R与动静脉穿刺针距无关(P>0.05);动脉压≥-13.3kPa和<-13.3kPa组比较,R有显著性差异(P<0.001),直线回归检验呈密切正相关(r=0.7328);静脉压≥13.3kPa和<13.3kPa组R值亦有差异(P<0.05),直线回归检验呈密切正相关(r=0.7281)。可见,股静脉插管和内瘘方式及穿刺针距不是影响R的主要因素,但在透析过程中,要避免使静脉压力升高或动脉负压值增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透通路再循环影响因素分析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50例次血透病人做了血透再循环(R)血量的测定,结果发现股静脉插管的R与内瘘穿刺R无明显差异;针距变化与透析再循环无关;R与透析时静脉回路压力和动脉引流压力密切相关。并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预防性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病科高龄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老年病科收治的7176例高龄患者,分析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筛选影响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老年病科高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17.93%,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为主;影响高龄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生素和长期住院。结论:老年病科高龄患者医院感染率很高,已成为院感部门重点监控的科室,应结合高龄患者的感染特点及其高危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高龄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通路再循环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被理想控制的高血压是透析病人长期存活的主要威胁。为了熟悉其变化规律,对44例透析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观察研究,发现:(1)透析高血压多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透析程序中血压升高较透析间期为甚;(2)血压波动规律,收缩压在透析程序中于穿刺、进食、回血时呈现3个小高峰,引血、回血前30min略趋下降,回血后2~4h呈较高趋势,舒张压总体波动较平坦;(3)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基本消失;(4)透析时的血压波幅、间期的平均动脉压均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透析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状况,找出护理规律。方法对44例透析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1)透析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透析程序中血压升高较透析问题为甚;(2)血压波动规律,收缩压在透析程序中于穿刺,进食,回血时呈现三个小高峰,引血,回血前30min略趋下降,回血后2-4h呈较高趋势,舒张压总体波动较平坦;(3)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基本消失;(4)透析时的血压波幅,间期的平均动脉压均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以上结果使我们对透析高血压有了深层次认识,对提高透析护理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与透析滤过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 D)与血液透析滤过(H D F)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20例患者每周H D10~15h,每周或半个月行一次H D F,分别于患者行H D,H D F前后检测一氧化氮(N O)、内皮素(E T-1)、醛固酮(A LD)、肾素(PR A)、血管紧张素Ⅱ(A T-Ⅱ)。结果:H D、H D F后N O均下降(P<0.001),两组降幅比较(P<0.001);H D后E T-1略升高,H D F则降低,两组比较P<0.001;PR A在H D后升高H D F组下降;A T-Ⅱ在H D及H D F组均升高(P<0.001),两组比较P>0.05;A LD在H D、H D F后均下降(P<0.001),降幅比较以H D F为著(P<0.001)。结论:H D、H D F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与透析相关性高血压的作用结论难趋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