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本术式治疗中老年踇外翻的临床效果,分析其适应证及其优缺点。方法:踇外翻形成的内在因素不发。结果与结论:34例54足经手术治疗,其中46足经6个月—6年的随访,畸形矫正满意,疼痛消除彻底,优良率9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正常黄韧带中Ⅰ型和Ⅱ型胶原含量,探讨临床意义。方法用盐析法对34个正常黄韧带标本中的Ⅰ型和Ⅱ型胶原含量进行测定,并用SDS-PAGE法进行胶原的分型确定。结果正常黄韧带中Ⅰ型胶原含量为8.89±1.13(g/100g湿重黄韧带),Ⅱ型胶原含量为0.51±0.12(g/100g湿重黄韧带),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正常黄韧带中主要胶原为Ⅰ型胶原,Ⅰ型胶原在黄韧带中主要维持其抗张力性能和刚性。  相似文献   
3.
HLA-DQBI等位基因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该病常致早产及死胎 ,围产儿死亡率远高于正常妊娠。本病病因至今未明 ,流行病学证实本病具有明显复发性及家族性 [1 ] 。近来有资料表明妊娠后母胎免疫失调可能与本病密切相关 [2 ]。出于 ICP遗传背景考虑及人白细胞抗原 (hum an leucocyte antigen,HL A)及基因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密切关联 ,本研究从免疫遗传学角度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寡核苷酸 (PCR- SSO)探针杂交法对江苏籍汉族 ICP患者 HL A- DQBI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探讨。一、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花粉及氨甲喋呤(MTX)在异位妊娠(EP)保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符合EP保守治疗指征的12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Ⅰ组82例采用天花粉治疗,第Ⅱ组41例予以MTX进行对照治疗.定期测定血β-HCG至正常.结果第Ⅰ组中有68例治愈,成功率82.9%,第Ⅱ组中有35例治愈,成功率85.4%,两者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花粉及MTX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骶管封闭对胶原酶溶核术后的增效作用。方法: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中央型7例,单侧型9例,伴椎管狭窄2例,极外侧型1例,游离型l例)行胶原酶溶栓术后,2~7 d内再行骶管注射封闭2次。结果:术后2 wk优良率达95%,1月优良率为90%,3月后优良率为85%,6月后优良率为80%。结论:胶原酶具有特异性溶核作用,适用于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骶管封闭注射主要是镇痛消炎、改善神经的血循环,是溶核术的辅助措施,能提高溶核术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痛及下肢麻痛,其中间盘膨出23例,突出41例。在C形臂X线透视监视下采用21G多侧孔酒精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腰椎间盘,实施盘内及椎间孔臭氧注射术。盘内注射10 ml,椎间孔注射15 ml,臭氧浓度为盘内50μg/ml,椎间孔40μg/ml。结果术后5 d总有效率为90.6%(58/64例),显效26例(40.6%),有效32例(50%),无效6例(9.38%),随访3~6个月,总有效率84.4%(54/64例),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腰麻剂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腰麻药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algesia,CSEA)分娩镇痛中对产妇的影响。方法60例初产妇按入院前后随机分成2组。L2-3 CSEA联合穿刺成功后,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25%布比卡因1ml+2.5μg芬太尼1ml共计2ml;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7%布比卡因1ml+2.5μg芬太尼1ml共计2ml,常规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MBS)评价产妇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记录各组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度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1、A组和B组产妇镇痛效果满意,两组起效时间相同。同一时点镇痛效果相同。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腰麻镇痛时间146分钟与A组150分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产程:活跃期A组140分钟和B组142分钟相同,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产程A组65分钟和B组60分钟比较有延长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器械助产率A组7(23.3%)与B组3(10%)比较有增多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第三产程无差别(P〉0.05);3、A组与B组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下肢运动阻滞程度,A组MBS为3.9分与B组4.97分比较运动神经阻滞较重,有统计学差异(P〈0.05);4、A组阻滞平面T2高于B组T1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组和B组起效迅速、镇痛完善,都是行之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但B组对产妇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微,麻醉平面易于调控,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更具有优越性。CSEA分娩镇痛中,腰麻药选用1.7mg布比卡因更合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腰椎后路保留棘突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 2 8例。结果 :1 2例骨脱全部复位 ,其它 1 6例均达到固定。经 6~ 1 8个月随访 (平均 1 0个月)无断钉、滑脱复发 ,临床症状缓解 ,X光片提示椎间骨性融合。优 2 1例占 75 % ,良 5例占 1 8% ,可 2例占 7%。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有效、经  相似文献   
9.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医疗机构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多、分布广,是公共卫生事件发现、报告的前沿阵地,医疗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敏感性,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0例无产科并发症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全产程组,当进入产程宫口〈3cm时进行镇痛;Ⅱ组为活跃期组,当宫口≥3cm时进行镇痛。两组硬膜外均给予0.1%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1~13ml,45min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为上述混合液,背景速度8ml/h,单次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宫口开全时停药,胎儿娩出后再开启PCA;Ⅲ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VAS评分和运动阻滞分级,记录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测定产妇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含量。结果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在潜伏期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Ⅰ、Ⅱ组与Ⅲ组比较,缩宫素使用率明显增高(P〈0.05)。三组间比较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的变化最大,其次为Ⅱ组,Ⅰ组变化最小。结论全产程分娩镇痛对比传统分娩镇痛方式,镇痛效果确切,对产程、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并无不良影响,可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