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尝试在直接观察法的基础上设计隐蔽式调查方案控制偏倚,以真实地评估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2016年6月对北京市8所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隐蔽式调查,获取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直接标化,并与2015年通过直接观察法所获得的手卫生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16年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8.04%,正确率为88.68%。经直接标化后,ICU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1.29%),急诊科手卫生正确率最高(93.29%),神经内科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最低(42.97%和82.35%);护士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最高(69.02%和92.84%),保洁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最低(37.25%和71.59%);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率最高(71.79%)、正确率最低(88.76%),清洁/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最低(43.08%)、正确率最高(93.50%)。隐蔽式调查法所获得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低于直接观察法(均P0.05),正确率的差异程度不同。结论手卫生依从性在科室、人员、指征的分布中存在差异,需加强对手卫生重点环节的干预。采用普通直接观察法对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手卫生调查方法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器械清洗效果,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环节。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对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进行检测,对不同清洗方法及器械类型的清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供应室的器械清洗合格率为78.37%,比手术室的合格率66.90%高(P<0.05);经线性趋势检验得:供应室与手术室的器械清洗合格率均逐年上升;机器清洗合格率为75.27%,比手工清洗的合格率51.48%高(P<0.05);手工+机器清洗合格率为87.50%,比手工清洗和机器清洗高(P<0.05)。有齿类和无齿类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5.31%、84.82%,2者之间无差异;管腔类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为49.55%,比有齿类和无齿类器械低,清洗效果较差(P<0.05)。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可以快速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至该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有600例,时间段为2013年5月—2017年5月,依据是否出现医院感染进行分组,对其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600例患者中共有3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达到5.33%(32/600),所有感染患者中,以呼吸道作为最多的感染部位,共有17例,占比为53.13%,泌尿道感染共有8例,占比为25.00%,口腔感染共有3例,占比为9.38%,皮肤软组织感染共有3例,占比为9.38%,胃肠道感染共有1例,占比为3.13%,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感染(P0.05);单因素分析得知感染危险因素包括病程、年龄、空腹血糖值、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糖尿病并发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病程与住院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空腹血糖值较高(P0.05)。结论严格掌握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与相关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高血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心血管内科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共纳入高血压患者10 778例,发生医院感染492例,医院感染率4.56%,医院感染555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5.15%;不同年龄、住院时间、转科情况、手术情况的高血压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医院感染的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治愈率高于发生医院感染的高血压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OR=1.977,95%CI:1.287~3.038)和住院时间较长(住院5~10 d的OR为9.985,住院10~15 d的OR为32.197,住院15~30 d的OR为72.504,住院>30 d的OR为165.500)为高血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应加强其病房的空气消毒和通风,并合理规划入院流程,从而缩短高血压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75%乙醇消毒、生理盐水擦拭与直接注射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结果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需要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的成年住院患者,随机分3组,采用乙醇消毒、生理盐水擦拭及直接进行皮试3种预处理方法。结果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采用不消毒直接进行皮试的方法,假阳性率低且未发生皮试相关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采用不消毒直接进行过敏试验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多药耐药菌耐药特征,探讨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策略.方法 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神经外科病房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0%,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8.7%;革兰阳性菌占11.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株,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检出8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9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8株、铜绿假单胞菌10株,多药耐药菌株分离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神经外科病房分离的多药耐药菌出现的频率增加,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落实及时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避免多药耐药菌在医院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黄丹丹  陈夏容  张吟 《海峡药学》2012,24(2):232-235
对2008~2010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用量呈上升趋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临床一线药;3年来钙通道阻滞剂的销售金额及所占百分比排序居首位,居第2、3位的是血管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用量及比例逐年上升,而钙通道阻滞剂用量比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社区泌尿系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警示因素。方法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社区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的病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警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06例,产ESBLs组68例,非产ESBLs组38例。对两组的7个方面共45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有留置尿管史、在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抗生素、血常规白细胞≥15.0×109/L、贫血和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和泌尿系统手术史为泌尿系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警示因素。结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尿管留置,纠正贫血,以减少社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对有警示因素的患者,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医院内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 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流行分布情况。[方法]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方法进行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产ES-BLs菌广泛分布医院的16个临床科室,检出构成比前4位依此是神经外科、普外科、呼吸内科和泌尿外科,占全院产ESBLs菌感染的54.3%;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34.3%)和尿液(28.6%)等;检出菌株的105例患者,60岁以上占54.3%,患者均存在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多接受过入侵性治疗,并在检出产ESBLs菌前均已有使用抗生素。[结论]医院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交流,加强对产ESBLs菌的监测分析,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产ESBLs菌的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于2010、2011年某日对1931例住院患者进行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2010年与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90%与6.09%,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分别为5.12%与6.39%;社区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1.27%与22.17%,社区例次感染率分别为21.38%与22.94%;医院与社区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病原体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两次调查中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分别均为ICU与儿科,抗菌药物日使用率2011年为37.85%低于2010年的44.77%,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2011年为61.86%,高于2010年的33.47%.结论 应重点监测医院感染高发科室,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与水平,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以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