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βcatenin蛋白与癌基因蛋白cmyc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黏膜、15例大肠腺瘤、43例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在正常大肠黏膜为胞膜表达,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呈胞质/核异位表达,cmyc为胞核阳性;βcatenin和cmyc在大肠癌中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腺瘤(P<0.05);大肠癌中cmyc的表达与βcatenin正相关。结论βcatenin从胞膜转移到胞质/核可能是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大肠癌中cmyc的表达依赖于βcatenin的异位表达,βcatenin在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erb B2、p53 和Bcl2 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 方法 应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 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7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1)cerb B2 和p53 这两种蛋白的超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核分裂、生存期短、PCNA强阳性表达、ER、PR阴性表达等不良因素呈正相关趋势( P> 0-05) 。(2)Bcl2 的阳性表达与瘤细胞的分化、淋巴结无转移、生存期长,ER、PR 的阳性表达等良好因素相关联,而且Bcl2的阳性表达常会“减弱”或“抵抗”原癌基因的不良因素。 结论 多种癌基因( 包括cerb B2、p53 和Bcl2) 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卵巢类似性索肿瘤的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卵巢类似性索肿瘤的内膜样腺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71岁.阴道出血2周,B超示右侧附件有直径5 cm肿块.镜检:肿瘤绝大部分(95%)由粒层细胞瘤样的实体细胞巢、小梁和小腺管样组织构成;仅局部区域(5%)出现典型的内膜样癌形态.免疫组化:性索间质样细胞AEI/AF3、CK7、EMA、CEA和ER( ),α-inhibin和calretinin(-),Ki-67(MIB-1)阳性细胞数<1%.结论 在形态学上,卵巢类似性索肿瘤的内膜样腺癌与卵巢性索间质来源的颗粒细胞瘤、支持细胞和,或问质细胞肿瘤极易混淆.多取材,镜下仔细寻找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依据,免疫组化性索样肿瘤细胞角蛋白、EMA和ER/PR( ),α~inhibin和calretinin(-)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87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乳腺癌组织用免疫组化检测P53、C—erbB—2蛋白表达,平均随访期67.84月(16-100)。结果:①P53阳性率为41.38%,其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核分裂、病理分级、有复发脏器转移、PCNA表达呈正相关趋势(P<0.01),和生存期、ER、PR表达呈负相关趋势(P<0.001),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无显著差异。②C—erbB—2阳性率49.43%,其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核分裂、病理分级、复发脏器转移、PCNA表达呈正相关趋势(P<0.05),与生存期、ER、PR表达呈负相关趋势(P<0.01),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坏死无统计学差异。③P53、C—erbB—2共同表达27.59%,当共同表达时,除和仅P53表达组相比,在生存期<5年中有交界性统计学意义(P=0.0576),在ER、PCNA表达中,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和两种蛋白均阴性组及单独一种阳性组相比,在淋巴结转移、核分裂、病理分级、生存期、复发脏器转移、PCNA、ER、PR表达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01)。在组织类型中,共同表达组浸润性导管癌显著高于仅P53表达组(P<0.05)。结论:①P53和C—erbB—2蛋白表达均和我国女性乳腺癌的较多预后不良因素有关;②P53和C—erbB—2的联合表达在乳腺癌的预后上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免疫组化ABC技术对87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nm23为单克隆抗体(NM301)、P53为单克隆抗体D0-7,平均随访期67.84月。观察乳腺癌中P53和nm23基因蛋白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及PCNA、ER、PR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预后判断上的相互关系。结果:P53阳性36例(41.38%),其蛋白表达显示,与病理分级Ⅲ级、核分裂、淋巴结转移、生存期短、复发脏器转移、PCNA阳性表达、ER阴性表达等预后不良的临床病理参数呈正相关趋势(P<0.05);nm23阳性45例(51.72%)与上述预后不良参数呈负相关趋势(P<0.05);在阻抑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等方面,它的作用更为显著(P<0.001),同时,这两种蛋白表达之间可能存在着互相“拮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bcl—2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过程,从而导致肿瘤发生。为了检测bcl—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应用枸椽酸—ABC——微波免疫组化技术.对87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乳腺癌组织进行bcl—2癌基因蛋白表达的测定。结果显示:bcl—2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63.22%,其表达与ER、PR状况关系密切(均P<0.001);随着肿瘤病理学级别的升高,bcl—2蛋白表达率下降。bcl—2蛋白表达在区域淋巴结无转移组比淋巴结有转移组高(P<0.001),bcl—2阳性表达率在术后生存期≥5年组比<5年组高,且较少发生原位复发及脏器转移,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提示;bcl—2蛋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并与好的预后因素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病理快速制片中既缩短时间又保证质量的新方法。方法 将DCSK超声处理仪处理病理快速石蜡切片的组织固定、脱水、浸透、浸蜡等全过程。结果 近 5年来应用上述方法制作快速石蜡切片 1183例 ,每次均可将制作过程稳定地控制在 2 0分钟内完成 ,且切片薄而完整、染色明丽清晰 ,适宜长期保存。结论 病理快速切片应用超声处理其制作过程科学合理 ,制片质量稳定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骨髓活检组织的脱钙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留斌  陈元栋 《江西医药》2000,35(2):102-103
  相似文献   
10.
陈元栋  曹留斌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1):1173-1173,1188
对61例拟诊为结核病和10例正常胎儿肺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分别进行组织化学方法(抗酸染色)和PCR检测结果,结核组61例中,抗酸染色阳性28例,阳性率为45.9%,PCR检测阳性40例,阳性率为65.6%。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P〈0.005)。对照组10例,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PCR检测石蜡组织中的结核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