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究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78例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年内,27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71例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复发率为25.54%。复发患者年龄80岁以上,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服药依从性差、日常摄水量>700 mL、吸烟饮酒、抑郁焦虑、原有心脏病情加重且多合并症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每个月复诊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以上,NYHA分级Ⅳ级、服药依从性差、日常摄水量>700 mL、吸烟饮酒、抑郁焦虑、原有心脏病情加重且多合并症是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每个月复诊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针对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需给予针对性饮食、用药、心理疏导等方面干预管理,以减少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2.
陆静茹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309-13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过程中加用静脉滴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5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常规行PCI治疗(包括术前术后的用药),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另给予盐酸替罗非班10¨g/kg静脉滴注(年龄〉70岁及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比较两组术后血清凝血因子、黏附分子水平、校正TIMI帧数(CTFC)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4h,两组患者的凝血因子、黏附分子水平均较术中明显降低(P均〈0.05),同时,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CTFC显著减少(P〈0.05),MACE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严重出m。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的心肌组织灌注、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388例接受PCI手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血糖水平将其分为非糖尿病(非DM)组和糖尿病(DM)组,全部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血糖水平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DM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15.5%,非DM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7.7%,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病率曾正相关,高血糖是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近年巩义市人民医院实施PCI的AMI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PCI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缺血后适应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心脏超声、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靶血管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及各心血管不良事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均高于术后24 h (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心脏彩超检查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血清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MI患者实施PCI治疗后开展缺血后适应管理,不影响靶血管再通效果,并有助于进一步保护心肌,且不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陆静茹 《当代医学》2013,(25):91-92
目的探究心血管科患者病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疾病早期出现心绞痛症状。方法对58例AMI发生早期心绞痛患者情况与129例AMI未发生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绞痛组中心功能Killip分级、急性Q波梗死、非Q波梗死及合并症病史的患者均明显高于无心绞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不能绝对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次缺血引起的早期心绞痛症状,为此应及时行冠脉造影,给予介入等其他方式治疗,以此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安徽高校大一学生抑郁情绪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高校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安徽省7所高校959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一学生抑郁得分中位数P50 (P25~P75)为48.75(41.25~56.25),其中男生为48.75(41.25~56.25),女生为48.75(41.25~55.00);62.4%的学生无抑郁,轻、中、重度抑郁者分别占27.5%、9.2%、0.9%。相关分析显示:学习适应与抑郁呈负相关(rs=-0.542,P<0.001),人际关系与抑郁呈正相关(rs=0.518,P<0.001)。结论 959名大一学生抑郁情绪状况多处于一般水平,与人际关系及学习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相关。高校应关注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情绪引导与管理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