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施雨课堂结合形成性评价在预防医学专业《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对新疆某医科大学2016级预防医学专业《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将应用雨课堂结合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的2016级学生作为实验组,该组考核包括记分作业、PPT小组讲演和文献汇报、实验作业、课前小测及期中成绩5个部分;以应用终结性评价考核的2014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为对照组;通过分析平均成绩、优秀率、形成性评价成绩与期末成绩的相关性评估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效果.结果 2014-2班与2016-1班(t=-4.207)、2016-2班(t=-3.348)的平均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班(38.81%)与2016-1班(65.38%)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0,P<0.05);2016-2班形成性评价成绩与期末成绩之间呈正相关(r=0.609,P<0.05).结论 在《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中应用雨课堂结合形成性评价,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中毒大鼠肝、肾、脑组织抗氧化酶类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以及维生素 C、E 单独和联合干预以及不同剂量干预对高氟状态下大鼠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方法将120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9绀,饮水染氟建立氟中毒大鼠模型,并灌胃给予维生素 C 和/或维生素 E;9月后处死大鼠取肝、肾、腑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氧酶(CAT)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染氟组大鼠肝、肾、脑组织 MDA 含量显著增加,肝和腑绀织 SOD、GSH-Px 和 CAT 活性以及肾组织 GSH-Px 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肾组织 SOD、CAT 活性无明显变化;维生素 C、E 可不同程度地增强 SOD、GSH-Px 和 CAT 活性,降低 MDA 水平;联合干预维生素 C、E 可明显拮抗氟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显著增强大鼠肝组织 SOD、GSH-Px 和 CAT活性;维生素 C 低制量干预对肾脏 SOD 和 CAT 以及脑 GSH-Px 和 CAT 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维生素 E 高剂量干预显著增加脑 SOD 活性。结论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有效拮抗过量氟导敛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氟中毒大鼠肝、肾、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7~12岁艾滋病致孤儿童(艾滋孤儿)膳食营养状况,为促进其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12岁艾滋孤儿(98名)和同龄普通孤儿(66名)及一般儿童(145名)共309名进行营养状况调查。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记录3组儿童一日三餐的饮食情况,按中国居民每日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分析儿童能量及营养素摄入及达标情况。  结果  艾滋孤儿组消瘦检出率为44.9%,高于普通孤儿组(40.9%)和一般儿童组(28.2%);艾滋孤儿组和普通孤儿组超重率分别为3.1%,3.0%,均低于一般儿童组(8.3%);艾滋孤儿组能量及膳食营养素的每日平均摄入量低于其余两组,且钙、铁、锌和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6、叶酸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D摄入量均未达标;艾滋孤儿组粮谷类、蔬菜类、水果类、蛋类、奶类、油类的日均摄入量均低于一般儿童组和普通孤儿组,除粮谷类、蛋类外,其余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2,5.23,27.86,16.59,P值均<0.05),而艾滋孤儿组和普通孤儿组儿童蔬菜类、水产类、蛋类、奶类的摄入均低于推荐摄入量。  结论  乌鲁木齐市7~12岁艾滋孤儿消瘦检出率较高,膳食营养摄入不均衡、营养状况欠佳。应改善艾滋孤儿的膳食结构以满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被动吸烟对7~12岁儿童肺活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被动吸烟对儿童肺活量的影响,为改善儿童生活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肺活量观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1049名7~12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被动吸烟率为41.0%,被动吸烟儿童肺活量低于无被动吸烟儿童(P〈0.05)。结论被动吸烟对儿童肺活量有影响,会导致儿童肺活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病因和影响因素,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PSQ行为量表、ADHD诊断标准表对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儿童进行儿童多动症的筛查和诊断,将其作为ADHD组(30名),选取年龄、性别与ADHD组相近的正常学龄儿童作为对照组(30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同时进行绘人测验、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和多动症背景调查。结果:ADHD组与对照组两组儿童年龄范围是男6~11岁,女6~7岁,30例ADHD患儿中男27例占90%,女3例占10%,男女比例为9∶1。两组儿童智商(IQ)、体格发育等级和营养状况均在正常范围内并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母亲孕期环境污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儿童母亲围生期发生的铅中毒、有毒物接触、儿童偏食及母乳喂养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脑外伤、窒息、跟亲属类似情况、父母感情不和的发生率两组儿童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HD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围生期情况、家庭、心理因素、营养和饮食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与其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1].大学生生活质量是指大学生现时生活经历的客观状态及其主观感受[2].大学生面临人际关系、学习、择业、恋爱等多种问题,均可使心理压力增大而影响其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到生活质量[3]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观发展呈现差异性和多样性[4].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多集中在影响因素上[5].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不仅是其自身健康状况和高等教育质量的体现,更关系到整个社会未来医疗服务水平的高低[6].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500例儿童血样的5种元素进行检测,评价儿童血中微量元素的水平.方法 对500例儿童血样采用BH-5100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血锌、铁、钙、铜和镁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儿童血样中5种微量元素普遍缺乏,其中铁缺乏严重,占65.8%;其他缺乏的元素依次分别为:锌(44.4%)、钙(27.0%)、铜(16.4%)、镁(12.6%).铁缺乏率在不同的年龄组之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χ2=14.12,P<0.01),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率在不同年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乌鲁木齐市儿童铁缺乏严重,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健康中国背景下新疆某大学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压力源,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2021年2~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大学4421名医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和当代大学生压力源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5.26%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SCL-90量表所列症状;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常模(P<0.05);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恐怖因子得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主要压力源为发展困扰型;疆外生源学生发展困扰型压力源得分高于疆内生源学生(P<0.05);女生压力高于男生,女生发展困扰型、个人管理型、消极事件型压力源得分均高于男生(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SCL-90得分与压力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大学有25.26%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压力呈正相关,发展困扰型压力成为医学生主要压力源。不同特征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压力源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5所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情况分析, 掌握学生因病缺课疾病规律, 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学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发生和发展, 进一步促进学校卫生防疫工作, 指导学生健康促进理念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5所学校2016-2019学年全体在校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结果 2016-2019学年共监测乌鲁木齐市5所学校学生总数29 130人, 因病缺课8 239人, 因病缺课人天数14 302, 缺课人占比28.28%。总缺课天数14 302天, 总人均缺课天数1.74天, 总缺课率0.245%。初中的总缺课率最高(0.27%), 小学的总缺课率最低(0.12%);男生的总缺课率(0.25%)高于女生(0.24%);缺课高峰在3-5月和11-12月;缺课病因排序前5位的是:呼吸道疾病(50.3%)、消化道疾病(12.4%)、慢性病(7.73%)、传染病(6.33%)、意外伤害(5.54%)。男女生因病缺课病因排序前两位相同, 男生传染病、意外伤害分别为第3、4位;而女生排第3、4位则为慢性病、传染病。男生的意外伤害引起的缺课明显高于女生;在三学段, 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缺课都在第一位。结论 三学年因病缺课率呈上升趋势;因病缺课有明显人群分布特点;因慢性病缺课的占比在初中段呈上升趋势;致缺课病因在四季度的排位不同。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常见病监测干预力度, 加强对意外伤害的防控力度,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