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肠道门诊腹泻患者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北京市肠道门诊1 892名腹泻患者粪便标本, 并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资料。使用real time RT-PCR对诺如病毒核酸进行检测,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北京市肠道门诊腹泻患者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4.2%(269/1 892);寒冷月份阳性率较高;怀柔区、延庆县等西北部山区阳性率较高;6月龄至5岁儿童诺如病毒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散居托幼儿童诺如病毒阳性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诺如病毒阳性腹泻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如病毒是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重要病原, 6月龄至5岁腹泻儿童诺如病毒感染率高于其他人群, 恶心、呕吐为诺如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8—2013年北京市17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耐药及分子分型。方法对2008-2013年通过对北京市肠道门诊监测系统分离到的17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并运用纸片法进行药敏检测;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7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他啶敏感率达100%,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敏感率均为93.75%,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敏感率为93.75%,萘啶酸耐药率达31.25%。其中16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可分为15种PFGE带型,带型分布较分散。结论北京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对3代头孢类抗生素及环丙沙星敏感;PFGE分子型别较多,无聚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2012—2015年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耐药状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特征。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北京市肠道门诊分离的677株沙门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44株β-内酰胺酶类耐药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677株沙门菌分为68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山夫登堡沙门菌位居前3位。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42.54%、40.77%,至少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占57.16%。244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的沙门菌,携带至少一种ESBLs基因的菌株174株(71.31%),146株bla_(TEM-1)型,30株bla_(OXA-1)型,18株bla_(CTX-M)型(其中7株bla_(CTX-M-15),6株bla_(CTX-M-55)和5株bla_(CTX-M-14));20株同时携带2种耐药基因。结论该地区沙门菌携带ESBLs耐药基因水平较高,以bla_(TEM-1)为主,同时伴有bla_(OXA-1)和3种bla_(CTX-M)基因亚型,呈现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腹泻人群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毒力基因的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2013年监测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再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结果6370份粪便标本有253份阳性,共分离到DEC 262株,阳性检出率为4.0%(253/6370),9份标本发现两种不同型别的DEC混合感染。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为42.8%,其中非典型EPEC占42.0%,典型EPEC占0.8%;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为38.9%,其中耐热肠毒素基因st阳性占24.8%,不耐热型肠毒素基因lt阳性占9.9%,st和lt均阳性占4.2%;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为15.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为2.7%;检出1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血清型为O26∶K60。ETEC感染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各型DEC全年均有检出,且呈季节性变化。结论北京地区腹泻病患者DEC感染类型以EPEC和ETEC为主,且EPEC分离株多为非典型,并存在混合感染,不同型别DEC感染具有年龄和季节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田祎  钱海坤  吕冰  曲梅  霍达  张新  黄瑛  王全意  贾蕾 《疾病监测》2020,35(5):411-415
目的分析2015 — 2018年北京市肠道门诊成年人急性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粪便病原谱变化。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市每个区按月采集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收集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检测粪便标本中霍乱弧菌、志贺菌、沙门菌等肠道致病菌。 使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肠道致病菌阳性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因素,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 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病原谱变化。结果2015 — 2018年,共采集监测样本13 126份,其中肠道致病菌阳性标本2 689份,检出率为20.49%。 每年肠道致病菌检出高峰集中在7 — 9月。 年龄、居住地和季节为肠道致病菌感染的相关流行病学因素。 不同年份肠道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体温≥38.5 ℃、腹痛、恶心、呕吐、脱水为肠道致病菌阳性的相关临床因素;腹泻6~10次/d与3~5次/d相比,前者肠道致病菌检出率高;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者相对于诊断为非感染性腹泻者,前者检出率高。 2015 —2018年,检出的肠道致病菌主要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但不同年份分布不同。结论2015 — 2018年北京市肠道门诊成年人急性细菌性腹泻致病菌主要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其检 出有明显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特异性诊断和治疗,以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5月采集的352份呼吸道感染病例,收集病例的临床资料,采集咽拭子样本,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2病例中,病毒检测阳性率为39.2%,多份标本存在合并感染,感染病例80%以上都有咳嗽症状,50%以上有发热症状,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中头痛的比例(100%)和胸痛的比例(50%)远高于其他患者;MPV感染患者呼吸困难的比例要远高于其他。甲型流感病毒单纯感染和腺病毒单纯感染的标本中头痛的比例要高于有其他病毒合并感染的标本。结论:不同呼吸道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临床特征,且各病毒之间易发生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单纯病毒感染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进行种属、血清型及序列型的病原学鉴定。方法对5株来自散发腹泻患者粪便样本的可疑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在系统生化鉴定的基础上,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分子检测、血清凝集、MLST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VITEK系统生化鉴定3株为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其中2株菌沙门菌特异性种属基因hisJ阳性,经血清学鉴定为肠道沙门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61:l,v:1,5,(7),MLST序列分型为ST1850,12种抗生素的MIC药敏试验显示2株菌除对链霉素耐药外,其他均为敏感。结论从腹泻患者监测样本中分离的2株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血清型为61:l,v:1,5,(7),序列型为ST1850,提示该型别沙门菌在人间散发存在,今后应加强该菌型的监测,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溯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并比较儿童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的病毒载量及相关临床症状.方法 应用荧光PCR方法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并通过建立核酸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标本中的病毒载量,同时结合所收集的患者临床症状数据资料应用随机区组方差和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收集的1,040份咽拭子标本中,共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20份,甲型H3N2流感病毒阳性标本61份,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99份;对收集的流感阳性标本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型别,不同发病时间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的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感染者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型H1N1流感感染者出现咳嗽,流涕临床症状者明显高于与乙型流感感染者.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咳嗽,流涕症状比季节性乙型流感患者多见,而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患者咽拭子标本的病毒载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3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毒极易发生抗原性变异,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所以容易迅速导致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病原谱变化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为提高细菌性痢疾实验室确诊率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选择北京市肠道门诊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并采集粪便标本的病例,进行肠道细菌检测。同时,未被正确诊断但实验室检测为志贺菌的病例也纳入研究。分析病例的病原谱变化,比较志贺菌阳性、肠道细菌阳性与其他病例三组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有无差异。结果 903例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病例,以及31例培养出志贺菌的其他病例被纳入此次研究。2015-2017年,优势菌分别为志贺菌(8.04%),副溶血性弧菌(11.07%)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7.81%)。2015-2017年,志贺菌检出率逐年下降,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波动较大。志贺菌阳性、肠道细菌阳性与其他病例三组腹泻病例在月份、地区、腹泻次数、粪便性状、是否呕吐、是否发热和白细胞计数是否符合诊断标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病例中志贺菌检出率逐年下降,肠致泻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肠道细菌检出率较高。建议结合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综合诊断,提高实验室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