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兴县1992~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始兴县最近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始兴县1992~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按不同传播途径分类,并对其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由1999年前的第一、二位逐渐下降到之后的三、四位;呼吸道传染病由1999年前的二、三位上升至一、二位;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波动上升,近年已占据首位;除三大传播途径之外的其他途径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始兴县传染病流行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呼吸道、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测,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韶关市食品污染情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科学评估辖区内食品安全风险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方法对在韶关市区主要农贸市场随机采集的13类食品545份样品进行有机磷(敌敌畏、甲胺磷、乐果、甲拌磷、久效磷)、黄曲霉毒素B1等7个指标的检测。结果市售蔬菜5种有机磷农药监测结果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但是黄曲霉毒素B1超标率为26.25%,过氧化值超标率为20.00%,亚硫酸盐超标率为9.33%,硼砂超标率为1.36%,酸价超标率为0.77%。结论 2013年韶关市食品存在轻度污染,应继续加强对食品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食源性传播介质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布情况及同源性。方法从2014—2015年韶关市不同来源的食源性样本中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和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进行分型。结果347份不同来源的食源性样本中检出11株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和29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PFGE图谱分析,29株菌可以分为21个聚类群,其中聚类A包含7株菌(J2、J3、J4、J7、J9、B4、S3),为优势的PFGE带型,聚类B有2株菌(J6、J8),其余菌株带型为分散克隆。3株健康从业人员分离菌(J2、J7、J9)相似系数为100%,生活饮用水分离菌(S3)与腹泻患者分离菌(B4)的相似系数为97.1%,S3菌与4株健康从业人员分离菌(J2、J3、J7、J9)相似系数均>90.0%。结论韶关市食源性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食品、水、动物和人群中广泛分布,并可能通过食物链相互传播,应加强监测,防止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韶关市2002—2008年乙肝疫苗(HepB)免疫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价韶关市2002—2008年HepB免疫规划的实施效果。方法2002年开始韶关市对全市新生儿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全程接种3针;2008年3—9月对全市2002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按照全程3针差几针补几针的原则开展HepB查漏补种工作;2008年对韶关市城乡在幼儿园(托几所)1~5岁按照0、1、6月程序完成5μg重组HepB3针全程接种的儿童1485名,每名采集静脉血3mL进行HBsAg与抗.HBs测定;2010年5—7月,随机抽取母亲乙肝标示物阴性且按0、1、6月HepB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后1个月的7~12月龄的55名婴儿进行HBsAg、HBsAb检测。评价指标:(1)HepB接种情况:儿童HepB免疫规划接种率、2002年以后出生儿童HepB查漏补种率;(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和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3)HepB免疫成功率:新生儿HepB接种后抗-HBs阳转率。结果韶关市3区7县2002-2008年HepB常规免疫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8.99%,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5.49%,城市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8.52%,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8.95%,农村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9.21%,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3.63%;2008年HepB查漏补种率为96.40%;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0.88%,抗-HBs阳性率为65.84%。城市儿童HBsAg阳性率为0.83%,抗-HBs阳性率为65.42%;农村儿童HBsAg阳性率为0.91%,抗-HBs阳性率为66.27%。HepB免疫成功率为90.91%。结论韶关市儿童HepB常规免疫接种率、新生儿及时接种率和查漏补种率高,HepB免疫成功率高,HepB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良好,对控制人群乙肝感染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韶关市1~5岁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与乙肝免疫水平,评价现阶段儿童乙肝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从全市10个县(市、区)中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8年在幼儿园(托儿所)1~5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结果共采集1~5岁儿童血清1485份,HBsAg阳性率为0.88%,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男性0.93%、女性0.82%,经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6,P〉0.05),地区间最高的是南雄市(0.97%),最低的武江区(0.80%),经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8,P〉0.05);抗-HBs阳性率为65.86%,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男性65.01%、女性66.80%,经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24,P〉0.05),地区间最高的武江区(66.27%),最低的是乳源县(65.47%),经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8,P〉0.05)。结论韶关市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实施后,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降低,预防效果显著;抗-HBs阳性率偏低,加大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剂量。  相似文献   
6.
钟启丽  叶广灵  卢志坚 《中国热带医学》2013,(12):1549-1550,1552
目的分析韶关市居民碘盐监测结果,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策略。方法收集整理韶关市2008~2012年碘盐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韶关市2008-2012年盐碘中位数为29.20mg/kg;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90%以上;非典盐率低于1%;碘盐覆盖率均在90%以上,加碘精制盐和粉洗盐的合格率明显高于粗海盐。结论2008~2012年全市居民食用合格碘盐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碘盐监测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6年韶关市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韶关市流感监测及疫情资料,并随机选取流感疫情中分离的1株B型毒株,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病毒HA1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使用DNA Start MegAlign等生物软件包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006年流感监测与疫情中共分离到22株B型流感毒株,分离率为2.48%(22/887),发生的35起流感疫情中有9起检出B型流感病毒,爆发时间多集中在3~4月;B/SG/y139/2006与B型代表株B/HongKong/330/2001相比,同源性为96.3%,其中有7个氨基酸替换发生在抗原决定蔟,在第197位增加了1个糖基化位点。2005和2006年分离的两毒株之间有2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结论韶关市整体人群的B型Victoria系抗体水平比较低,2006年分离的B型流感毒株与B/HongKong/330/2001相比基因特性发生了变异,是2006年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在韶关市成为优势毒株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钟启丽  叶广灵 《职业与健康》2013,(23):3122-3123
目的通过分析韶关市近20年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1993—2012年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126起,中毒1862人,死亡15人;年均发病率为29.84/10万;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自2002年起呈上升趋势,病死率后10年明显高于前10年;第2、3季度为中毒高发季节;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中毒原因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最多,占中毒总起数的36.51%。结论该市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预防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8~2013年韶关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特征,探讨病原变化对疫情的影响。方法采集全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重症及死亡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的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病例标本总检出率为39.06%,EV71阳性率为30.91%,CA16阳性率为39.64%,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29.45%,EV71、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存在混合感染及在不同年份所占比例存在差异。结论韶关市的手足口病病原复杂,EV71、CA16交替流行,对疫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带来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6年韶关市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2006年韶关市流感监测及疫情资料,并随机选取流感疫情中分离的1株B型毒株,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病毒HA1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使用DNA Start MeggAlign等生物软件包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006年流感监测与疫情中共分离到22株B型流感毒株,分离率为2.48%(22/887),发生的35起流感疫情中有9起检出B型流感病毒.爆发时间多集中在3-4月;B/SG/y139/2006与B型代表株B/HongKong/330/2001相比,同源性为96.3%.其中有7个氨基酸替换发生在抗原决定蔟,在第197位增加了1个糖基化位点.2005和2006年分离的两毒株之间有2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结论 韶关市整体人群的B型Victoria系抗体水平比较低,2006年分离的B型流感毒株与B/HongKong/330/2001相比基因特性发生了变异,是2006年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在韶关市成为优势毒株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