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是新发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致病病原,为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一种新型病毒.通过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在巨噬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了解SFTSV在细胞内的复制组装机制.方法 应用两种人源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和U937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共聚焦方法分析SFTSV感染巨噬细胞后与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共定位.结果 SFTSV可特异性感染巨噬细胞,在SFTSV感染的巨噬细胞中SFTSV核蛋白与高尔基体共定位于核周,与内质网紧密相邻,但没有共定位.结论 在SFTSV感染的巨噬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是病毒进行加工修饰及包装成熟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颗粒过敏原诱导过敏性哮喘反应中重要的效应细胞肥大细胞生成干扰素IFN-γ的能力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为模拟环境中附着有过敏原成分的可吸入性颗粒物,将模式过敏原蛋白三硝基苯基结合的卵清蛋白(OVA-TNP)共价偶联于大小均一的微球上形成颗粒状过敏原.肥大细胞首先用识别TNP的IgE致敏,然后用颗粒过敏原进行...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3种拔针按压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静脉输液拔针因按压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在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从而就会影响再次注射的成功率。通过日常静脉输液操作中所观察的92例静脉输液病人用3种不同按压方法拔针,观察比较最佳的按压法,从而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注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09年浙江省义乌市暴发流行的登革3型病毒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初步研究其E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 RT-PCR扩增义乌分离株全基因组,利用MEGA 4分别构建E及NS1区域核苷酸及氨基酸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构建重组质粒JESS-ywD3prM/E397JEV-pcDNA5,IFA及Western Blot检测E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及分泌情况。将纯化后的分泌性E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中和试验等方法对体液免疫进行测定。结果登革3型病毒义乌分离株与广州GZ1D3株及印度GWL-25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其分泌性E蛋白可以刺激小鼠产生登革特异性IgG抗体及针对同型病毒的中和抗体。结论义乌分离株属于登革3型病毒亚型Ⅲ,其分泌性E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不同病毒载量的同一研究对象同时进行血浆HIV-1 RNA与干血斑HIV-1 DNA的基因型耐药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探讨HIV-1 DNA用于耐药检测的可行性和用途。方法 2021年12月采集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受ART后1年以上的HIV/AIDS患者静脉血5 mL,EDTA抗凝,分离血浆和制备成干血斑样本,分别提取病毒DNA和RNA进行pol区扩增,比较两种方法的扩增效率;并对同时扩增成功的序列利用MEGA7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序列一致性。利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位点分析,比较耐药性结果。结果 209例样本中,来自云南82份(39.2%),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69份(33.0%),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8份(27.8%)。105例VL<20拷贝/mL,25例20拷贝/mL≤VL<200拷贝/mL,42例200拷贝/mL≤VL<1 000拷贝/mL,37例VL≥1 000拷贝/mL。不同病毒载量的样本分类中,使用血浆中HIV-RNA pol区扩增成功率分别为12.4%、28.0%、69.0%、89.2%;使用干血斑中HIV...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6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了2030年实现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1]。尽早发现感染者,尽快开展抗病毒治疗,实现有效病毒抑制是全球终结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2]。艾滋病检测为临床诊断、治疗效果监测、调整治疗方案、病程进展监测及地区发病率估计等防治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近年来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耐药检测、CD4细胞检测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有效提高了艾滋病检测服务的可及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检测结果返回的及时性。本文就近年来艾滋病检测技术的进展以及对高质量检测服务的推动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成年人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RT)后CD4+T淋巴细胞(CD4)纵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德宏州2007-2016年开始ART的成年人HIV/AIDS的回顾性队列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免疫重建良好的定义为HIV/AIDS经ART后CD4恢复至基本正常(>500个/μl),据此将HIV/AIDS分为4个组,采用轨迹分析模型描述和分析每组ART后CD4免疫重建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共7 605例HIV/AIDS,开始ART年龄MP25,P75)为36(30,43)岁,男性4 641例(61.0%),汉族3 232例(42.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4 624例(60.8%),随访时间MP25,P75)为6.1(4.1,8.1)年。CD4未恢复正常组、CD4基本恢复正常组、CD4恢复正常组和CD4维持正常组的构成比分别为34.4%(2 617)、39.8%(3 030)、20.6%(1 562)和5.2%(396)。与CD4未恢复正常组作为对照组相比,开始ART年龄<35岁、女性、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性传播感染途径、基线无机会性感染、开始ART时CD4≥200个/μl、含替诺福韦(TDF)标准的ART方案、确诊到开始ART时间<1年是促进HIV/AIDS的CD4免疫重建良好的影响因素。结论 德宏州ART后HIV/AIDS的CD4免疫重建情况呈多种状况,在基线CD4较高水平时开始ART有助于CD4恢复至正常水平。建议尽早开始ART,注意随访和关注CD4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免疫学和病毒学指标作为预测1型艾滋病病毒(HIV-1)新发感染标志的可行性。方法对2017-2018年浙江省、北京市、云南省三个现场的HIV抗体初筛、确证阳性样本1382份,进行新发感染、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新发感染和既往感染两组样本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可能作为预测HIV-1新发感染标志的因素。结果新发感染样本中蛋白印迹试验(WB)条带gp120、p55、p51、gp41、p31、p17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既往感染者(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55、gp41、p31条带缺失被判定为新发感染的可能性比较高,尤其是p31条带的缺失[比值比(OR)=6.640,95%可信区间(CI):4.271~10.321];S/CO值>10(OR=2.052,95%CI:1.138~3.700)被判定为新发感染的可能性是1相似文献   
9.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条件与人们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趋于晚育,致使很多产妇成为高龄初产妇。由于缺乏自身体验,加上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分娩时的痛苦所做的不适当宣传,造成许多产妇在分娩时易产生恐惧及焦虑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使产妇内环境发生紊乱,从而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导致宫缩乏力,延长了产程,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此现象进一步加重了产妇的恐惧与焦虑,最终导致了难产与产后母婴发病率的提高。在此期间,护士应根据情况及时对产妇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与卫生指导,使产妇顺利渡过分娩期。因此,如何做好心理护理成为妇产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智能手机上的图像版权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Android系统的彩色图像盲水印算法。算法根据DCT系数和图像灰度值之间的线性关系直接在空域中修改DCT系数。这种方法无需进行DCT变换和反DCT变换,可大幅度降低计算量。此外,该算法提取水印时不需要原始载体图像,能够实现盲提取。在Android手机上对该算法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