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评价手术辅助快速扩弓矫治成人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病例牙齿和基骨的变化。方法: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按年龄分为扩弓组和手术组,扩弓组(平均年龄12.51±0.82岁)行矫形快速扩弓治疗;手术组(平均年龄19.07±2.54岁)行手术协助快速扩弓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和咬合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有明显的扩弓效果,手术组牙弓宽度增加更为显著,扩弓组牙弓长度增加明显,但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手术组B点显著后移,而扩弓组B点前移,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手术组腭平面后旋,扩弓组腭平面前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两组病例上颌切牙均内倾,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协助快速扩弓治疗成人上颌横向发育不足,可取得良好的扩弓效果;对上下颌骨、上颌切牙在矢状面的改变更有利于III类错畸形的矫正;在病例的选择上,更适用于低角病例。  相似文献   
4.
尼拉帕尼(Niraparib,商品名ZejulaTM)是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PARP抑制是治疗由DNA修复基因(如BRCA1和BRCA2)特异性畸变引起的DNA修复机制缺陷的癌症的有效策略。尼拉帕尼于2017年3月在美国获批,维持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的成年患者,这些患者对铂类化疗有完全或部分反应,推荐剂量为口服300 mg/d,直到疾病发生恶化或产生无法接受的不良反应。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可以延长患者的无恶化生存期,为治疗卵巢癌提供了有效和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rd小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凋亡中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实验研究.取出生后8、10、12、14、24 d的rd小鼠和同年龄段的正常对照C3B小鼠.免疫印迹法检验视网膜中GRP78/BiP、半胱天冬酶-12酶原(procaspase-12)和活性caspase-12、p-PERK、p-eIF2a蛋白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测GRP78/BiP、caspase-12、p-PERK和p-eIF2a的表达部位及表达量的变化.用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伴随rd小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过程免疫印迹结果显示GRP78/Bip、半胱天冬酶-12酶原和活性caspase-12、p-PERK、p-eIF2a蛋白的表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5.82,55.76,152.29,50.54,20.91;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GRP78/Bip、easpase-12、p-PERK和p-eIF2a主要表达于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内节和光感受器细胞核中.结论 在rd小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凋亡中,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的激活对于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内质网应激反应调节剂可能对此类疾病起到有效治疗作甩.  相似文献   
6.
一般资料:将20例患者平均分两组,第1组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15岁,平均年龄12.51岁,接受矫形快速扩弓.第2组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25岁,平均年龄19.07岁,接受手术协助快速扩弓.所有患者均与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中心接受治疗,手术由同一医生完成.  相似文献   
7.
<正> 热性惊厥为小儿常见急症,发病率为3~4%,且有复发倾向。本文对1988年6月~1993年6月收治的128例热惊厥患儿做了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的68例进行了3~8年的随访,现将临床资料及复发因素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28例中,男96例,女32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6岁,其中3个月~1岁23例,~2岁43例,一3岁32例,~6岁30例,3个月~3岁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 (AL)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的变化及其在造血恢复中的意义。方法 :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相应试剂对两组化疗前后疗效不同的AL患者 ,采集静脉血测定MPV ,用于比较AL第一疗程化疗后完全缓解 (CR)和部分缓解 (PR)组 ,未缓解 (NR)组 ,两组化疗前后MPV的变化及其恢复时间。结果 :CR PR组 ,化疗前MPV与正常成人相比差异不大 (P >0 0 5 ) ,NR组则有明显的差异 (t=3 36 0 ,P <0 0 0 1)。化疗前后比较显示 :CR PR组MPV平均下降 2 6fl(P<0 0 0 1) ,而NR组轻微上升 0 7fl(P >0 0 5 )。CR PR组MPV平均恢复时间为 (14± 2 )d ,任何一系血细胞达到正常水平时间为(2 1± 2 )d(t=3 990 ,P <0 0 0 1)。另外在油镜下发现两组之间存在有明显的形态与体积的变化。结论 :化疗前后对急性白血病患者MPV变化的观察 ,可能有利于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 ,化疗后MPV停止增高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一项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9.
肺孢子菌肺炎3例均为2008年本院ICU住院患者,女性,年龄29~52岁,平均( 44 ±11)岁.原发病为艾滋病﹑天疱疮﹑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各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间质性病变,其中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胸膜肥厚.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建议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血管病是威胁我国人群生命与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据 2 0 0 0年我国卫生统计公报 ,脑血管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二位死亡原因 ,存活者多数遗留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病的 80 % ,目前尚缺乏简便易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Astrup等 [1 ]根据动物实验在 1981年首次提出了缺血性半暗带理论 ,缺血超过 3小时只留有很小的半暗带 ,但是Baron等 [2 ] 认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时间窗不应固定在 6小时的治疗时间窗内 ,动物实验表明 ,可逆性缺血性半暗带转变为不可逆的梗死是一动态过程 ,而不是固定时间内“全或无”现象 ,正电子发射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