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掌握2010年黔西南州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状况,对全州法定传染病网报质量进行评价,为提高网络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数据。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共直报法定传染病卡片9845张,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率89.29%,不及时报告率9.78%,不及时审核率1.58%,卡片填报不完整率7.29%,填报不准确率3.07%。结论各级责任报告单位对传染病报告的管理力度要加强,明确报告责任,强化培训学习,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染病报告管理的督导检查,才能提高全州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查明老江底水电站库区沿岸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宿主动物和蚤类、蚊类,了解鼠疫、乙脑、疟疾疫源状况.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于2007年8-10月调查库区2个乡镇7个自然村寨,采用鼠笼鼠夹法捕获野外及室内啮齿动物,梳检鼠体蚤,用粘蚤纸法捕获游离蚤,用吸蚊管法捕获成蚊,采集指示动物和正常人血清标本,培养分离鼠疫杆菌,检测鼠疫F1抗原和F1抗体、乙脑抗体、疟疾抗体,镜检疟原虫.结果 捕获啮齿动物77只,分类鉴定有2目2科4属9种.捕获游离蚤5匹,梳检鼠体蚤33匹,分类鉴定有2种.捕获成蚊614只,分类鉴定有3属6种.黄胸鼠、印鼠客蚤、中华按蚊为优势种.鼠疫感染指标检验结果 全部为阴性.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为21.50%(20/95),猪乙脑抗体阳性率为100.00%.人疟疾抗体阳性率为14.74%(14/95),未检出疟原虫.结论 老江底水电站库区沿岸具备形成黄胸鼠鼠疫疫源地条件,属于乙脑高流行区.  相似文献   
3.
<正>黔西南州辖区八县(市),总人口2 801 045,2012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位居贵州省第7位,发病率虽比2011年有所下降,但为了更好地为疾病预防控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策略,现对2012年全州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资料来自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数据。1.2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8县(市)报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贵州省兴仁县实验幼儿园、城东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原因,探讨防止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控制措施,为今后科学开展手足口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两所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所幼儿园共发病55例,罹患率5.97%;罹患率实验幼儿园为4.97%、城东幼儿园为8.08%,两所幼儿园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7,P〈0.05);城东幼儿园的首例病例由实验幼儿园的首例病例传染,两所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有关联性;传染源未完全隔离治疗,造成暴发。结论加强常规疫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传染源、开展宣传教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是预防控制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黔西南州2004~2013年伤寒、副伤寒疫情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3年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3943例,年均发病率13.17/10万;男女发病之比为1.31∶1;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39.87%),其次为学生(25.31%)。结论黔西南州伤寒、副伤寒发病有上升趋势,应开展以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提供安全生活用水,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全人群对伤寒、副伤寒的防病意识,控制局部暴发。  相似文献   
6.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可经呼吸道或间接接触传播,是儿童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引起暴发和流行。为了解黔西南州水痘流行特征,对2005—2011年全州8县市水痘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的工作现状,发现传染病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全州范围内抽取21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结果医疗机构建立疫情管理机制并实施的达71.43%;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项目设置齐全的达85.71%;在抽查的382例传染病病例中,门诊日志填写完整率53.93%、出入院填写完整率61.73%、传染病报告率91.88%、报告及时率97.72%、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85.66%、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率82.17%、传染病报告卡与录入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70.93%。结论21所医院都存有漏报,各级领导要提高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院内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及规范的培训;传染病网络直报设备应有更新;有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医院对传染病病例及报告卡信息的完整、准确、一致性的填报有待提高,这样才能提升黔西南州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及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风疹疫情的发生情况,分析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引起暴发的原因,为风疹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贞丰县长田乡小学风疹暴发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采集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共发病35例,罹患率为3.20%;对5份病例标本进行检测,其中4例麻疹IgM阴性、风疹IgM阳性。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风疹暴发疫情,加强疫情报告管理、提高风疹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风疹暴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少数民族人群健康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少数民族人群健康相关行为的调查分析,为开展少数民族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贵州省722名15岁及以上苗族、仡佬族、侗族和布依族人群进行健康相关行为(吸烟、饮酒、饮水习惯、是否定期测量血压、是否就诊)的访谈式问卷调查,同时调查汉族193人。结果少数民族和汉族人群在饮酒、饮水习惯、是否定期测量血压、是否寻求保健知识和两周患病是否就诊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square=3.888~83.95,P=0.049~0.000)。少数民族男性吸烟率和饮酒率均高于女性;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在吸烟、饮酒、测量血压和寻求保健知识行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square=10.65~92.79,P=0.014~0.000);不同年龄组在吸烟、饮酒、寻求保健知识行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square=11.00~72.48,P=0.012~0.000),以小学文化组和20~49岁组最高。结论少数民族人群危害健康的行为报告率较高,促进健康的行为报告率较低,健康行为处于不良状态,尤其是低文化程度者和高年龄组,应加强健康教育,以培养少数民族人群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线运行,使黔西南州辖区八县(市)传染病报告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9年是传染病实现网络直报的第六年,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报告质量,及时发现网络直报工作各环节尚存在的问题,使我州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加规范、及时、有效,黔西南州于2009年7月组织开展全州范围内传染病管理及网络直报质量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