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一常见疾病,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细菌病原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仍占重要地位。感染菌的多样性和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许多困难,为更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将对2005-2007年收治的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1028例患儿的呼吸道深部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及药敏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人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先天性或后天获得的感染,通常年龄越小,易感性越高,症状也越重,严重者可致畸致死。因此,建立一种早期、敏感的检测方法有助于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血CMV-pp65抗原,并与尿CMV-DNA-PCR定量测定和血CMV-IgM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探讨3种方法对婴儿CMV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儿白果中毒致多脏器损害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果中毒一般以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受累为主,既往很少提及其他脏器的报道,本文通过对58例白果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发现白果中毒存在心、肺、肝、肾、脑、胃肠等多脏器损害,但预后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牛奶蛋白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临床发现,牛奶蛋白过敏与特应性皮炎具有密切的关联[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岁出现牛奶蛋白过敏为2.0%~7.5%,而牛奶蛋白致特应性皮炎占40%~50%[2]。大量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在变态反应中起主要作用[3-4]。西医针对特应性皮炎主要采用抗组胺药,但其止痒作用只能维持4~6h,且抗组胺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不适于在婴幼儿广泛应用。临床研究显示,玉屏风加味方在治疗慢性过敏性皮疹中具有显著疗效[5]。本研究通过玉屏风颗粒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致特应性皮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影响,进一步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儿童牛奶蛋白过敏致特应性皮炎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内科最常见急症之一,70%-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热及其它临床症状,往往具有变化快、发病急、热势重等特点,并伴发各种并发症。临床上常用的利巴韦林注射液及颗粒长期使用,可造成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肾病综合征患儿合并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收集32例入住我院儿科合并感染的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特征与医院内感染的关系.结果 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医院内感染32例,感染率23.7%,其中呼吸道感染14例(43.8%)、胃肠道感染12例(37.5%),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感染病菌(53.1%).胃肠道和呼吸道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发生部位.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住院时间、血清IgG水平、血浆白蛋白、激素的使用及肾功能情况密切相关(P<0.05).结论 完善院内感染防控机制,加强病房监管、合理调配营养、增强抵抗力及激素的使用、减少入院时间,对减少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特布他林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12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观察组给予口服孟鲁司特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主要评估两组治疗效果、评估治疗前后患儿咳嗽和睡眠评分、评估治疗期间患儿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显效率观察组为73.21%,高于对照组5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和喘憋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FEV1、PEF和FEV1/FVC分别为(2.97±0.62)L、(96.61±4.17)%和(71.84±2.7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和睡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者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伴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并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作为儿童呼吸道感染中重要病原体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其感染后不仅病程长且肺外并发症多。目前认为其发病机理除病原体直接侵害外还与免疫损伤有关,为进一步探讨支原体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作对20014年9月至2005年7月5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多为柯萨奇病毒引起,埃可病毒30型也可引起本病.疱疹性咽峡炎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发病率最高,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症状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诸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诸暨市中心医院儿科、诸暨市人民医院儿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2 153例住院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诸暨市三家医院儿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5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3.20%;患儿年龄越小、住院时间越长则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且医院感染与原发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入院有密切关系。结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儿年龄、住院时间、感染部位和原发疾病等有密切关系,临床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