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个性化门诊预约平台在医院门诊预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医院2021年1月起全面开展个性化门诊预约平台的门诊预约管理,以2020年7—12月为实施前,2021年1—6月为实施后,通过本院门诊科室统计系统工作报表统计门诊出诊准点率及按时看诊率.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取200例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实施前后患者相关诊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 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74例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为真菌感染组,118例支气管扩张非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为非真菌感染组。对2组年龄、性别、合并肺部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呼吸衰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合并肺部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呼吸衰竭、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支气管扩张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单因素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肺部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呼吸衰竭、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支气管扩张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合并肺部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呼吸衰竭、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中要重视危险因素,做好治疗和护理,预防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静脉输液过程中两种静脉推注药液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将800例患者按入科顺序分为A组和B组各400例,A组采用传统分离头皮针与输液管法,B组采取加用三通阀及肝素帽法。比较两组药液推注过程中针头滑出血管外、小气泡误入血管、平均所耗时间。结果B组头皮针滑出血管外、平均所耗时间少于A组(P〈O.01),且元小气泡误入血管。结论静脉输液过程加用三通阀及肝素帽进行静脉推注药液,具有操作简便、头皮针不易滑出血管外、多次推注无渗漏,并能有效减少污染机会。  相似文献   
4.
盛莉  邵微颖  姜秀云   《护理与康复》2018,17(5):84-85
目的观察术中输注氨基酸对老年肺癌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肺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输注氨基酸(3.5ml/kg)。监测两组患者鼓膜温度,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保温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肺功能优于对照组,术后寒战、出血、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输注氨基酸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降低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微信群及PICC专项管理小组,培训管理小组人员,对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实施微信群质量控制,并于实施前后比较PICC护理质量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微信群质量控制后,PICC护理质量评分提高,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P0.01)。结论利用微信群作为PICC导管护理质量控制交流平台,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及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专业人士心肺复苏术简化数字学习法与传统学习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540名(13批)非专业人士分为对照组242名(6批)和观察组298名(7批),对照组按常规采用专业人士心肺复苏学习法进行培训即C—A—B法,观察组采用非专业人士心肺复苏术简化数字学习法进行培训,即救命密码“10-120-180—30-90—2—30:2×5”,比较两组学员培训当天的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培训后第15天的实践操作考核成绩。结果两组学员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简化数字学习法易教、易学,能提高非专业人士对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并且有利于长久记忆、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护理进行总结.方法 对32例SAP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结果 32例SAP合并ARDS患者中9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 护理措施及时、得当能提高SAP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邵微颖 《海峡药学》2013,25(3):174-17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纳洛酮治疗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的60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地塞米松+纳洛酮)和对照组(地塞米松)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显效时间以及痊愈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30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显效时间(<10min)所占比例(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5.0%);试验组30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痊愈时间(<30min)所占比例(5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0.0%)。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纳洛酮治疗双硫仑样反应较单独使用地塞米松具有显效时间快以及痊愈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药物抑制乙醛脱氢酶,阻断乙醛转化为乙酸的过程,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低血压、腹泻、腹痛、潮红等症状[1],严重时可导致持续恶性心律失常、休克,甚至死亡[2].2011年9月,本院急诊科收治因输注头孢类药物并饮酒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出现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经3次电复律效果不明显,加药物治疗抢救成功,现将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0年7月神经内科实施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为分界线,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实施常规管理为管理前组,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实施基于JCI标准药品管理为管理后组,比较管理前后效果.结果 与管理前组相比,管理后组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