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广州市开展健康促进学校试点活动的效果,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WHO健康促进学校考核标准,对广州市11所健康促进试点中小学校进行活动前后评价。结果健康促进学校行动使广州市学校卫生工作得到全面提升,6项主要考核内容得分在活动后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有一定提高,14项调查项目中有11项正确率在80%以上。结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和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是一项有利于学生、有利于促进国民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人口和地域面积角度评价广州市基层健康教育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方法采用基尼系数测量广州市不同区(县级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镇卫生院基层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的公平性。结果广州市基层健康教育人员配置总量按人口分布及按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8和0.64。越秀区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健康教育人员53.25人,从化市仅为0.61人,二者相差87.30倍。高级职称人员按人口分布及按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65和0.96。研究生按人口分布及按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8和0.98。广州市基层健康教育人员高、中、初级及下以的比例为1∶8.25∶42.25。公共卫生专业占总数的38.83%,全科医学专业人员占8.25%,非医学专业占9.71%。结论广州市基层健康教育人员配置总量在人口分布上公平性较好,但在面积分布上存在区域性差异,人力资源职称结构、专业结构有待优化调整,优质人力资源分布不公平。  相似文献   
3.
了解广州市属技工院校学生艾滋病检测情况,为校内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8年10月,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属10所技工院校1 112名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情况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生主动参与HIV检测的影响因素.结果 广州市属技工院校学生主动进行HIV检测率为10.3%.男性、<18岁、每月生活费>3000元和家庭氛围较差学生的HIV主动检测率(12.1%~24.3%)高于对应组别(6.6%~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07,7.25,10.73,9.77,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8岁、愿意参加相关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同性恋、支持多个性伴侣和发生过性行为等因素与学生主动进行HIV检测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属技工院校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较高、主动进行HIV检测率较低,尤其是男男同性恋.卫生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学生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和提高学生艾滋病危险感认知,提高学生检测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应急健康传播教育后,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知信行情况,为下一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宣传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2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对195 282名居民新冠肺炎知信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居民对新冠肺炎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个人防护行为执行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0.73%~98.92%)和(88.87%~9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C五号.EPS;P〗=143 783.668, P <0.001;〖XC五号.EPS;P〗=22 679.015, P <0.050)。绝大部分居民愿意配合政府实施相关防控措施(98.90%~9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五号.EPS;P〗=3 364.959, P <0.001)。 结论 居民对新冠肺炎相关基本知识知晓率和个人防护行为执行率相对较高,应对居民的知信行进行动态监测,为后续防控措施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区880名公务员艾滋病认知态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机关公务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经的认识情况、对艾滋病人态度和对获取艾滋病知识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广州市直属和13个区、县级市的政府办公室和职能部门的公务员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大部分调查对象了解艾滋病,对预防艾滋病和对待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都有比较正确的态度,但仍然存在知识误区:积极锻炼能否有效预防艾滋病(正确率42.5%),患艾滋病的母亲所生下孩子是否会被感染(正确率48.1%);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的前三位分别是:预防措施(91.9%)、传播途径(68.8%)和国家有关政策(45.7%),结论 提示对公务员的健康教育应根据其特点和需求有计划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的健康素养与烟草使用情况,为有效开展控烟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8年8-11月,采用PPS抽样方法对广州11个区4163名15~69岁居民进行健康素养及烟草使用的问卷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与烟草使用之间的关联。结果 广州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25.4%,现吸烟率、被动吸烟率和尝试戒烟率分别为19.0%、47.1%和56.4%。调整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和婚姻状况等因素后,与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相比,不具备健康素养居民现吸烟[OR(95%CI):1.61(1.26~2.05)]和被动吸烟[OR(95%CI):1.26(1.07~1.49)]的风险较高。结论 广州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仍不高,现吸烟率、被动吸烟率低和尝试戒烟率高,居民健康素养和烟草使用存在一定程度关联。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白云区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评价健康素养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策略开展以知识干预为主的干预活动;通过比较前后两次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变化情况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调查“健康理念及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这三方面的内容后显示,基线调查总体知晓率为64.90%,终末调查总体知晓率为70.35%。被动吸烟的危害、艾滋病相关知识、发现病死畜的处理方式、妇女相关的产检知识、药品有效期的查看和测量脉搏等知晓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回归模型发现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性别、文化程度和户籍。结论居民健康素养在干预后有了一定的提高,定期开展自主学习为教育方式的干预手段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石井镇1523名农村居民艾滋病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近郊白云区石井镇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行为、态度和需求的调查,探索在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随机抽取石井镇的1523名农村居民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1523名农村居民对9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6.39%;有43.23%的调查对象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都应该被隔离;农民最接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前3位分别是电视(99.98%)、报纸(98.87%)和书籍(95.74%);当前最急需了解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是预防措施(93.58%)。结论应加大农村地区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普及力度,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干预措施,积极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中小学生观看健康促进学校展览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促进学校展览教育效果。方法依据WHO倡导的健康促进学校6项要素,自编健康促进学校展览及效果调查表,对广州市8所中学、2所小学共11799名学生观看展览前后进行对照调查。结果中小学生观看展览后,知识和健康的态度取向有提高。小学生组和中学生组在知识方面,后测组得分明显高于前测组,特别是小学生经过观看,知识水平提高较突出。结论观看图文并茂的健康促进学校展览,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吸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5月对广州市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并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jstic回归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1593人,大学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3.98%、6.09%;吸第一口烟的行为发生在18岁以下占89.34%;平均每天吸烟量在2~5支的吸烟者比例最大,占19.32%。学校、家庭月收入、在校期间每月生活费、户籍所在地、饮酒情况、饮食习惯、家人吸烟情况、吸烟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是男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而学校、在校期间每月生活费、饮酒情况则是女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多种.应综合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遏制烟草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