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冠心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及早诊断有重要意义。常规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我院对207例冠心病患者行CAG,为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基于街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社区传播风险评估方法,提升政府的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综合评分法,整合深圳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关键信息,建立新冠肺炎社区传播风险快速评估方法。结果 截至2020年2月29日,深圳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17例,其中感染来源为湖北武汉地区有224例(53.7%),湖北省其他地区80例(19.2%),其他省市38例(9.1%),深圳市内感染75例(18.0%)。选取“14 d内街道的新冠肺炎病例数(X1)”、“14 d内新冠肺炎病例数的明确感染来源占比(X2)”及“14 d内街道内发生新冠肺炎的社区占比(X3)”作为新冠肺炎社区传播风险快速评估方法的关键指标,建立评价方程Y=0.4X1+0.5X2+0.1X3。将前期已报告的392例具有明确现住址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回代计算,高风险街道15个(20.2%),中风险街道25个(33.8%),低风险街道共34个(50.0%)。福田区、南山区、龙华区、龙岗区的高、中风险街道的比例均超过60%。结论 新冠肺炎社区传播风险快速评估方法简易有效,有助于疫情的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深圳大运会)的传染病防控经验,分析重大活动中传染病防控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方法采用SWOT分析法,列举深圳大运会传染病防控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以及根据SWOT分析矩阵产生优势-机会、劣势-机会、优势-威胁和劣势-威胁策略。结果列出优势因素5个,劣势因素3个,机会因素2个,威胁因素2个;制定优势-机会、劣势-机会、优势-威胁和劣势-威胁策略各2条。结论依据SWOT分析法制定的重大活动传染病防控策略,能有效指导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适合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修订的流感样病例定义在流感监测中的适用性和灵敏性,为科学制定流感样病例定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深圳市四区2005~2007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中的流感样病例个案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比较各种流感样症状的频率、病例定义的范围和疫情规模,使用SPSS(11.0)和EPIINFO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真实可靠,1529例(83.6%)符合流感样病例定义,68例(3.7%)未符合流感样病例定义,未有详细流行病学调查个案232例(12.7%)。流感样病例症状前3位顺位分别为咳嗽(70.2%),头痛(46.6%)、咽痛(41.9%)。新修订的流感样病例定义与原病例定义对流感样病例的一致率为83.4%,增加“头痛”(OR=0.37,adjOR=0.29~0.48)或“流涕”(OR=0.48,adjOR=0.38~0.60)症状,能有效扩大流感样病例定义的涵盖范围。另新修订的流感样病例定义,0-4人组段的疫情规模起数明显上升(Χ^2=10.6,P〈0.01),整体上降低了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规模的判断。结论我国新修订的流感样病例定义清晰明确,易于操作,但涵盖范围缩小,降低对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规模的判断。在新修订的病例定义基础上增加“头痛”或“流涕”一项或两项症状,均能较大程度扩大病例定义的适用范围,提高代表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深圳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进行实验室确诊,并研究其携带病毒关键基因的遗传特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采用血凝抑制方法检测患者血清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抗体滴度变化,利用MEGA3.1软件分析患者携带病毒HA、NA基因的进化关系。结果成功确认了深圳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患者携带病毒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A、NA基因进化关系比较特殊。结论深圳地区禽鸟中可能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具有潜在感染人类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客观评价深圳市流感监测网络的流感样病例(ILI)标本的采样质量,进一步提高流感病毒分离率。方法检测分析全市8所综合监测医院为期10周(2007年第9~18周)的ILI咽拭子标本,集中进行甲乙型流感荧光RT-PCR检测,并与日常流感病毒分离及ILI监测结果相比较。结果在采集的547份ILI咽拭子标本,甲乙型流感荧光RT-PCR阳性率为41.5%(227/547),其中甲型流感病毒179份,乙型流感病毒48份;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0.6%(58/547),以甲3亚型流感病毒为主(69.0%),流感RT-PCR阳性率高于病毒分离阳性率(χ2=156.8,P<0.0001)。RT-PCR与病毒分离的阳性一致率为23.3%(53/227),另随着CT值的升高,阳性一致率逐渐降低(趋势χ2=2.903,P=0.0018)。结论通过流感RT-PCR与病毒分离培养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能有效反映流感监测采样与检测工作的整体运行情况,是对流感监测工作质量较为简单可行的评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流感预警机制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制定符合深圳市特点的流行性感冒(流感)预警机制,尽可能降低流感暴发或流行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 方法 以分析2007年1-8月全市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鄄like illness, ILI)警戒曲线、流感病毒分离曲线、ILI暴发疫情曲线为基础,应用三级预警机制指标评价流感活动的实际变化趋势。结果 全市ILI监测、病毒分离监测、ILI暴发疫情三者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于6月中下旬出现高峰,三级预警机制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结论 深圳市的流感三级预警机制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可操作性,可为科学防控流感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流行性感冒监测参考线的设计及预警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科学有效地预警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爆发和流行,制定符合深圳市的流感监测基线币Ⅱ警戒曲线.方法 收集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03-2006年的流感监测资料,以周为单位,对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基线和警戒曲线.结果 深圳市流感监测结果 可靠,基线值为5.95%,警戒曲线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季节性,能及时发现异常值.结论 深圳市的流感监测参考线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季节性,能起到一定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入境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知信行情况和满意度,为进一步善深圳市入境口岸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法采取系统随机抽样,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和SAS8.1进行χ2检验。结果本次调查共拨打489个电话号码,有效号105个,无效号384个,应答率为86.7%(91/105)。深圳市入境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疾病知晓率为97.8%,其症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为91.2%、79.1%和79.1%;33.7%的入境人员表示担心感染甲型H1N1流感,且外籍人员较中国公民更为担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1);61.5%表示因甲型H1N1流感减少外出,28.6%表示自服药物预防,91.2%表示若出现流感症状,首选医院就诊;93.4%的入境人员满意深圳市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结论深圳市入境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疾病知晓率高,但对其相关的呼吸道症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则相对较低,仍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目前尚未出现明显的恐慌行为,入境人员较为满意深圳市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相关方法开展此次疫情调查,比较病例与对照之间不同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抗原。结果共报告46例诺如临床诊断病例。病例分布在该片区的3个单位,平均罹患率为12.64%。在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只有A单位中饭前用自来水洗碗(0R=7.14.95%CI:1.83-27.88)、接触病人(OR=7.64,95%CI:1.33~43.76)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份患者肛拭子样本中,有15份分离到诺如病毒。结论此宗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可能是由于水污染和接触病人导致传播的。采取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隔离治疗病人及带菌者、整改清洁饮用水管道等措施后疫情中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