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预防乙型肝炎和肝癌效果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和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出生队列调查、横断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乙肝发病和肝癌死亡监测,对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婴儿乙肝疫苗普种后14年,接种人群HBsAg阳性率为0.7%~2.9%(平均为1.5%),保护率为83.5%~96.6%;HBV感染率为1.1%~5.1%(平均为2.2%),保护率为93.5%~98.4%。乙肝疫苗普种后15年,1~14岁年龄组乙肝发病率为1.4/10万,下降92.4%;0~19岁组肝癌死亡率为0.17/10万,下降19.23倍。结论 婴儿乙肝疫苗普种可降低急性乙肝发病率和肝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自1985年对300名HBV血清感染指标均阴性者采用0、1、6免疫方案,经肌肉注射A、B、C三种乙肝疫苗,并按全程免疫后抗-HBs最高滴度将其中266人分为四个水平组(10~100,101~500,501~1000,>1000 mIU/ml),追踪3年,以探讨抗-HBs最高滴度与保护水平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在三年过程中,抗-HBs最高滴度在10~100mIU/ml者,1年后52.6%抗-HBs滴度下降到10 mIU/ml以下。第2、3年则有84.2%和94.7%。抗-HBs最高滴度在101~500mIU/ml者,三年分别有5.2%、31.0%和56.9%,其抗-HBs下降10mIU/ml以下。而抗-HBs最高滴度>1 000mIU/ml者,即使三年后其GMT仍>100mIU/ml,并仅有0.7%,其抗-HBs降到10mIU/ml以下。尽管四组抗-HBs最高滴度不同,但其抗-HBs滴度下降率却无差别。首次免疫后前24个月下降快,几乎下降全部滴度的90%,以后下降缓慢。因此,以全程免疫后抗-HBs最高滴度来推测乙肝疫苗保护作用的持久性和加强免疫时间比定期测定血清中抗-HBs水平或统一定为3年或5年更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3.
SARS疫苗研究及与其关联的免疫问题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疫苗是遏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武器。 1910年东北三省发生了肺鼠疫的流行 ,由于肺鼠疫是飞沫传播 ,不易隔离 ,疫情蔓延迅速 ,难以控制 ,一年多的时间病死近四万人。当时政府迫于形势派请在细菌学、流行病学颇有造诣的伍连德博士前往疫区组织防疫工作。伍博士经过临床观察、细菌学试验、病理解剖从流行病学的观点全面分析 ,采取了严格隔离患者———切断传染源 ,焚烧尸体———消灭病原 ,接种疫苗———减少易感人群。这些措施行之十分有效 ,经过努力控制了大流行。在传染病流行时国内外资料均证明接种疫苗减少易感人群是切断流行的重要一环 ,人们在与传染病斗争中总是考虑开发有效的疫苗。研制SARS疫苗必然是当前的热门课题。我国优秀的科学家们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分离培养了SARS病毒 ,对疫苗的研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我们认为疫苗是给千百万健康人群使用的 ,疫苗不仅要有效 ,还要安全。疫苗的预防效果最好能像接种痘苗一样 ,消灭了天花。达不到痘苗那样的效果能在一定时间内增强人群免疫力 ,在传染病流行中可减少易感人群 ,遏制疫病的流行也应视为有效的疫苗。用疫苗扑灭人兽共患病更为困难 ,但疫苗的质量应在今后的实践中研究改进。然而对使用疫苗安全要求只有一个标准。为此 ,我们请从事疫苗研制有  相似文献   
4.
5.
理想的儿童疫苗是在小儿出生后接种一剂疫苗即可预防多种疾病。疫苗有以下要求:能有效地预防严重危害生命的多种疾病,采用新技术使多种抗原成分联合,接种一次或二次而不是多次接种,能口服,耐热稳定,低反应原性,接近100%有效,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可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疫苗阻断的研究采取了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等方法,其主要内容为:(一)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围产期传播规律的研究。对305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从出生日起,连续采血观察新生儿HBsAg出现的规律,发现出生后3-6月为HBsAg血症出现的高峰,3个月时为最高峰。HBsAg阳性母亲(包括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sAg阳转率约为60%,而e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的阳转率约85%,出生后6个月内HBsAg阳转人数占年阳转数的95  相似文献   
7.
1 现代疫苗的定义 一种传染病,一种病原体,就可发展一种疫苗(ONE DISEASE,ONE MICROBE,ONE VACCINE).疫苗简单地定义为针对疾病产生免疫性的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即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免疫接种是局限于预防感染性疾病.随亚单位疫苗、毒力基因缺失疫苗及核酸疫苗等疫苗的出现,灭活和减毒的概念已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当今世界百白破 -乙型肝炎四联疫苗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e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性病原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发病率高,多数儿童在两岁前都感染过RSV。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也会暴发流行。RSV感染的临床表现在不同年龄组往往不同,一般可致鼻炎、中耳炎、哮喘、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尤其以后两种疾病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RSV属副黏病毒科,肺炎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约150~300nm。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甲型肝炎 (甲肝 )疫苗1992年 ,我国开始甲肝减毒活疫苗的试生产 ;1995年 ,卫生部批准浙江医学科学院等 3个单位正式生产 ,随后在全国范围内较大规模地开展了甲肝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为液体剂型 ,有效期短 ,现已研究开发了冻干制品。国内曾应用进口的甲肝灭活疫苗 ,现国产的亦已面市。1 1 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的研制 甲肝减毒活疫苗遗传性状稳定 ,接种人体后安全有效 ,已广泛应用10多年。由于疫苗是液体剂型 ,于 4℃保存有效期仅为 5个月 ,使大规模推广甲肝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受到了限制。近几年来已研究开发了冻干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