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几乎都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以急性心肌缺血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ACS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抗载脂蛋白A-l(apoA-1)抗体的阳性率及其是否影响细胞内胆固醇的外流,以明确其可能的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8例,并以70例健康中老年人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apoA-1抗体的阳性率,并观察抗apoA-1抗体对体外THP-1单核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的影响。结果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存在抗apoA-1抗体,阳性率为14.7%,而对照组无一例阳性。抗apoA-1单抗及多抗在体外均能抑制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结论自身免疫性机制可能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促进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患者抗apoA-1抗体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胆固醇流出,使得胆固醇在细胞内蓄积变成泡沫细胞,启动了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1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90例,全程加速超分割组,1.5Gy/f,2f/d,10f/w,间隔时间>6h,总Dt=51~60Gy/34f~40f/3.3~4.0w;B组90例,常规分割组,2Gy/f,1f/d,5f/w,总 Dt=60~70Gy/30f~35f/6~7w.结果 A组和B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40.6%,32,1%和51.1%,22.2%,14.4%,统计学处理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程超分割组明显优于常规组;而放射性急性损伤和晚期损伤率,经卡方检验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程超分割治疗可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而不明显增加放射性损伤,是目前一种切实可行的新的放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寒(CME)后心肌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的表达和心功能动态变化及其关系.方法:经左心室心尖部注射42μm的微球,建立大鼠CM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CME组和假手术组,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假手术组(每组n=50).按CME后3 h、6 h、12 h、24 h、4周共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n=10)分为不同时间观察.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微栓塞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内TNF-α、IL-1β、IL-10的动态表达规律及其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CME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在CME后3 h、6 h、12 h、24 h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和IL-10信使核糖核酸、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脏超声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在微栓塞后3 h、6 h、12 h、24 h和4周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ME组中3 h、6 h、12 h、24 hTNF-α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IL-1β mRNA表达量分别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CME组内各时间点微梗死面积和炎症细胞浸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ME后TNF-α、IL-1β和IL-10在心肌组织中表达均显著增高,并在微栓塞后12 h达到高峰,24 h后明显下降.同时心功能也随着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而改变,提示CME后心肌组织TNF-α、IL-1β等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显著增加在心肌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左室心肌应变情况.方法 行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245例,于PCI术前、术后7d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2D-STE检查.结果 24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CI治疗,梗死相关血管430支中,PCI术后获成功开通249支(57.9%),开通不良113支(26.3%),开通差63支(14.7%),开通后重新阻塞5支(1.2%).PCI术后7 d,2D-STE检查提示左室异常节段室壁运动曲线的收缩峰值应变(PSS)、收缩峰值应变率(PSSR)、径向应变(RS)、环向应变(HS)较前明显降低(P<0.05),但1 19例(48.6%)仍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不良,表现为PSS< 10%,PSSR <3%,RS>-7%及HS>-5%.开通后阻塞者牛眼图节段颜色异常,变为淡粉色.结论 PCI术后7d,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已发生左心室重构,室壁张力增加,心脏收缩功能增强,但近半数的患者仍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不良情况,应加强观察和治疗.2D-STE可以定量观察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肌应变情况,客观评价PCI术后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每晚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血脂的改变,并判定预后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肾功能BUN、Cr、尿蛋白及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比对照组有改善(均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长期接受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抗载脂蛋白A-l抗体的阳性率、血清oxLDL的水平和PON-1的活性,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以健康中老年人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apoA-1IgGs的阳性率和血清oxLDL的水平,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PON-1的活性。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体内的apoA-1IgG和oxLDL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的抗apoA-1 IgGs阳性率为14.7%,阳性患者血清抗apoA-1IgG的滴度与其oxLDL水平存在正相关(r=0.469,P0.05),而血清PON-1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身抗体抗apoA-1IgGs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反应的发生与发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升高的oxLDL水平可能与抗apoA-1IgGs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单纯高血压组(EH)组9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DM组)103例,健康对照组92例,均行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动态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BMI,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做相关分析。结果IMT与HOMA-IR、BMI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IMT、FBG、血脂、BMI等指标,EH+DM组显著高于EH组(P〈0.05),EH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IMT显著增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且与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避免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出现的假阳性和消除非特异性反应的方法以及选择合适的蛋白酶K浓度。方法:4%多聚甲醛固定心肌组织,制作石蜡切片。①将试剂盒说明常规步骤加以改良,将0.3%H2O2放在反应液标记DNA片段之后,先后用小牛血清或羊血清两次封闭非特异性反应;②按蛋白酶K不同剂量分为10、20μg/mL蛋白酶K和不加蛋白酶K组(均n=5),再按照改良的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①改良TUNEL法,避免了假阳性,背景清晰;②未加蛋白酶K组较10或20μg/mL蛋白酶K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均P〈0.05),两组蛋白酶K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改良后的TUNEL方法适用于心肌细胞凋亡的检测;②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选择10、20μg/mL蛋白酶K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